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蜀集镇生态特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巴蜀集镇生态特征

分类:【地域文化】

集镇的生态特征主要是指其功能与辐射范围、结构的协调状态的基本特征。任何集镇都具有一定的辐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居民参加集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参加活动的人数有一个最低限度,低于这个限度就无活维持集镇的运行。在不同的地形环境中,所生活的人口密度不一样,所以集镇的辐射面积也不一样。在平原地区,每个场镇辐射面积为15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上有20―25个院落,浅丘地区每个场镇的辐射面积为25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有15个院落。在深丘、山区则每个场镇的辐射面积为5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的院落为5―6个。按照这个情况,每个场镇包括的院落在300―400个之间。这是保证集镇有最少商品流通量的限度。

从集镇的规模上讲,区级的乡镇是几个场镇辐射面的总和,而县城则辐射到全县。辐射面积中包含的人口数量越多,集镇的商店就越多,商店的规模就越大,商品流通量也就越多。这种集镇规模的差别,形成了等级层次。信息传播,观念变化在等级层次上自上而下的传递。特别是在社会潮流方面,如服装、音乐欣赏、家庭用具等方面,表现十分突出。

研究城镇生态结构时,学者们认为,每个集镇都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地。这个区域是六边形的图形,它以最短周长包括了最大面积。这个理论在四川郸县的集镇分布上得到证实。

郸县地处成都郊区县,又是川西平原的中心,物产丰富,人口稠密。没有天然的地理障碍。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中逐步形成的集镇分布是理想状态的分布。每个六边形的区域中心都是一个场镇,六边形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六边形相互联接,形成了蜂窝状的场镇辐射分布。从辐射区边缘到中心区的场镇,步行时间不会超过一小时。虽然边缘地区的居民会在两个或三个中心区赶场,但主要的赶场方向是比较稳定的,从而能较准确地划出中心场镇的辐射范围。由于这种六边形面积相近,各个中心区辐射范围的密切相连,形成了均衡的场镇分布。

比场镇更高层次的区级镇、县级镇则有更大的六边形面积,复盖有多个场镇。与高层次集镇同在一个六边形中的小场镇会消失,由高层次的集镇所代替。因而集镇的生态结构不仅是平面六边形,也是立体的纵向六边形结构,是多层次复盖网。

在巴蜀地区中能形成这种理想化的集镇结构分布,主要受巴蜀民居和巴蜀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川西平原中主要是散点式的居住方式,行政村没有中心居住区,也就不会形成中心服务区,场镇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在生活中,按照方便、就近的原则,选择中心活动区域,较少受行政干预的影响,构成了集镇分布的均衡性。另一方面,巴蜀地区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家庭和小区域内的自给自足能力比较强,因而缺乏大范围内交往的需要,中心场镇的活动就能满足该辐射区内居民的要求,人们不会到更远距离上参加活动。这就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辐射区,各个场镇的规模也相对比较均衡。显然,这两方面都与巴蜀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在巴蜀地区以外的地域中再也没有发现类似理想化的分布模式,这足以反映巴蜀文化在集镇形成中的独特作用。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理想化的集镇分布结构正处于消失之中。一方面集镇辐射范围在不断扩大,交叉地带面积增多。另一方面规模、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多。随着社会经济交往的繁荣,流动人口增加,赶场与不赶场的区别日趋减少,新型的集镇正在兴起,传统的巴蜀集镇正在减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