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拉鼓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拉鼓节分类:【风俗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一带苗族节日。每十三年一届,时在农历十月。拉鼓那一年的二月,就已推举出首事和副首事。他们要筹钱买一头大水牛饲养,并打制一个长木鼓。砍一根六七丈长、碗口粗的木头,用烧红的铁棍穿通木心,再将一根山藤穿过,缚在鼓上,藤尾留着许多枝桠。还在拉鼓的山顶上种一株楠木树。十月份的节日那一天天刚亮,各户派一个男人聚集在拉鼓山那株楠树四周,把口袋挂在楠树上。巫师念完经词,大家便抢摘楠木树叶放入口袋,认为摘得叶子越多越吉利。拉鼓时,几个后生抬着大鼓,首事坐在鼓上,由人吹芦笙引路,顺山坡往下拉,其他人则护送。周围还有看热闹和抬酒肉的人。应邀来的亲友则抓住藤尾不放,不时把藤尾拴在沿途树上,制造麻烦。这时,组织者便敬酒让肉,招待他们乞求放行。如此反复五、六次,最后才把鼓拉到村寨。鼓停在村边,待拉鼓的人回到家中,妇女们都在自家门口倒甜酒、端肉迎接。每家还要设宴招待外来的客人。最后由巫师把各户十三年来的亡人名字和年庚、逝世年月写在纸上放进鼓中,再将鼓放到山洞,即算完成安置祖宗大事。晚上,人们还要欢聚在一起,吹笙歌舞。拉鼓节与黔东南苗族地区的祭鼓节相似,是祭鼓节的演变,目的都是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后人万事顺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