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曾侯乙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曾侯乙墓分类:【传统文化】 战国初期(前433年或稍晚)曾国国君曾侯乙墓葬。在今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礼、乐、兵、车等青铜器约10吨,以九鼎、八簋(guǐ轨)为中心的青铜礼器排列有序,真实体现曾侯乙享用器物的组合状况。出土大批乐器如横笛、排萧、琴、瑟、编磬、编钟等。编钟全套65件,包括3组19件纽钟、5组45件甬钟、楚惠王所作大槟(bó博),总重3500余公斤,分3层悬挂于曲尺形铜木结构钟架。每钟可发两音,在旋宫转调情况下能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音色优美。为古代音乐光辉成就。出土竹简240余枚,计6600字,记录丧仪所用车马兵甲。一木质衣箱表面漆绘二十八宿名称及青龙、白虎图象,说明创立二十八宿下限当在公元前5世纪。 战国早期墓葬。墓主是曾国君主名乙。1978年发掘,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年代约公元前433年。 墓的形制为岩坑竖穴木椁墓,平面为多边形,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深13米。椁四周及顶填充木炭和青膏泥,填土夯筑,加盖石板,其上再加土夯实。髹漆木棺,外黑内红,外绘金、朱色花纹。墓内殉葬21人,有木棺葬具,均为青少年女性。墓主棺旁放一素棺,内殉狗一只。随葬品丰富,达万余件,置于侧室,有乐器(见曾侯乙编钟条)、青铜礼器(见曾侯乙铜尊盘条)、兵器(见曾侯乙兵器条)、漆木器、玉器、金器等,皆为古代工艺精品。 该墓墓主生卒年代及身份明确,为东周考古分期断代标尺,各种工艺精品为古代科技、艺术乃至天文等方面提供十分有价值的材料。 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位于湖北随县擂鼓墩附近一座红砂岩山岗上。墓占地220平方米,以木筑成中、北、东、西四室,各室均呈长方形。墓主双层套棺停放于中室,棺身制作精巧,先用青铜制的两个目字形方框及10根方柱构成骨架,再以厚木板镶嵌,最后涂漆彩绘。陪葬物品丰富,约有7000余件分别存放各室,有兵器、车马器、成套青铜礼器、竹简等。其中更有大批古代乐器,如整架成套编钟、编磬及弹拨、吹奏类丝竹乐器,仅鼓就有四种不同形制,铜盘龙座建鼓和铜立鹤架悬鼓则更是罕见。墓中还有21副陪葬棺,棺内尸身都是年青女子,一个小国君主,就要如此众多人殉,反映当时人殉制度仍很盛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