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光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光弼分类:【文化精萃】 唐名将,军事家。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契丹族人。父名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曾率兵击退吐蕃入寇。死后赠营州都督,谥号忠烈。光弼生性坚毅,身怀大略,沉着果断,善于骑射。初为左亲府左郎将,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补河西郡王忠嗣府兵马使,深受王的推崇,王曾预言说:“它日得我兵者,必光弼也。”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反叛,因得郭子仪荐举,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兼云中太守,寻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之职。同年叛将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进攻饶阳,光弼与郭子仪联军,采取以守为攻的战略,出奇制胜,大败叛军,叛军将领李立节战死,史思明败走赵郡,蔡希德逃到巨鹿,首次给叛军以沉重打击。至德二年(757)史思明、蔡希德率叛军十余万于太原再战李光弼。当时光弼麾下不满万人,但他仍能从容不迫,指挥若定,令士卒在敌营地下挖洞,并令人以诈降诱敌,陷敌数千于壕堑之中,然后光弼率兵突击,俘斩敌军数万人,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乾元二年(759)光弼因战功卓著擢升天下兵马副元帅,会同九节度使联合进击驻守在相州的安庆绪,由于宦官监军,相互掣肘,缺少统一指挥和谐调的计划,相州久攻不破,第二年被降而复叛的史思明击败,光弼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县)。不久光弼又重整旗鼓,攻克怀州,威名远震。宝应元年(762)光弼出镇徐州,敕封临淮郡王。此时正逢浙东袁晁起义,李光弼派兵镇压。广德二年(764)光弼死,年五十七岁。赠太保,谥号武稳。新旧唐书有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