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皖北民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皖北民居

分类:【中国民俗】

皖北地区民居因皖北平原与沿淮低洼地环境条件不同,其结构式样与类型有很大差异。

皖北平原民居。绝大多数为平房,多用土坯筑墙,山墙筑成山尖状,中架八字梁架,宽房五檩,窄房三檩,以高粱秸或芦苇作椽子,抹上泥巴,盖茴草或麦秸草,用泥巴压脊即成。两间房为一门一窗;三间房的中间留门,两侧房各开一窗;四间房中间开两门,两头各留一窗。后墙忌开窗,两头屋山墙尖旁平排留两个小洞,以排烟通气。简陋的民居只在两头筑两小墙,两面筑几只高土围,山墙尖上架一把檩木,两面横放两根拖木,上面安秫秸笆,抹泥盖草即成。各家都有院墙,院墙正对主房门安大门,门上过木两头各加一挑,挑上披厦,成房顶状作门楼,俗称“狗头门楼”。屋前挖一?,院内喂养猪、鸡等。殷实人家多一进,前后各三间,加上左右边房,成四合院。后层为堂屋主房,前屋中间为过道。有的道前墙内嵌二三尺,俗称“吞金门楼”。地方绅商等富俗家庭,大都是明三暗五敞一门大出檐。垂梁起架,有七檩、九檩、十一檩,画栋雕梁,敞一间置棂星门,也有不敞的青砖门,两旁安龟纹大窗子,两暗门内外相对,叫双角门。两头屋山墙上方的排烟洞,是日月形的小圆窗,东窗为“旭”,西窗为“迎目”。一般房顶盖茴草,草根铡齐后,蘸两寸厚的生桐油,起防腐作用。根脚有13~15层砖,或浑砖到顶,或以青砖封檐口。前房、穿堂(腰屋)都要根据堂屋(主房)的高矮宽窄而定。前后三幢房屋,要前低后高,一幢高过一幢,才算全局配套。在两个院落中,前房五间,中间建起脊大门楼,中堂五间,中间建“吞金门楼”,内设屏风。前院不能大于后院,后院建厕。

沿淮低洼地民居。沿淮地势低洼,绝大部分民居为土坯草苇结构,单间或双间,低矮简陋,阴暗潮湿。富裕人家先在宅基上用条石筑庄台,后在台上建房,一般为砖木结构,式样与皖北平原民居相同。1949年后,圩内建房仍以土草房居多。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50%居民砌有“砖根脚”,此乃一大变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圩内建房逐渐突破原有的模式。80年代始,不少农民在圩外占用耕地建砖瓦结构的平房,少数有两层楼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