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开却胡和乐毅伐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开却胡和乐毅伐齐分类:【地域文化】 兴燕伐齐,洗雪先王之耻,是燕昭王以来的既定国策。但要实现这一宏愿,需要在北方解除东胡人的袭扰,实现全境的统一;在中原和西秦列国间需要灵活的外交,以孤立和削弱齐国,赢得伐齐的最好时机。这两项使命分别由秦开和苏秦去完成的。燕昭王即位不久,即遣燕将秦开“为质于胡”,约在燕昭王十一年后,他奉命回燕,率师袭破东胡,向东北扩张至今辽东地区,拓地千里,置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宣化一带)、渔阳郡(今北京市怀柔、密云地区)、右北平郡(今天津市蓟县以东至河北滦县以北地区)、辽西郡(今秦皇岛东北至锦州一带)、辽东郡(今辽阳至丹东一带)。并修建长城,西起造阳(今河北怀来境),东抵襄平(今辽阳市),计千余里,用以防卫东胡的袭扰,还在东北设令庇塞(今河北迁安西),在北边设居庸塞(今北京市昌平居庸关)。这是燕国空前兴盛强大的壮举。 苏秦作为燕昭王的心腹,约在齐?王元年(前300年)奉使命入齐,以防齐攻燕,在齐长期潜隐真相,深藏大谋,通过纵横捭阖的说教和深思慎虑的谋划,终于取得了齐?王的信任。为了消耗齐国的实力,苏秦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齐?王八年,劝齐攻宋;十二年,?王任苏秦为齐相;十三年,秦攻赵,取梗阳,魏冉使齐,约秦、齐并称帝,欲联合灭赵分其地,苏秦劝齐王去帝号,合纵反秦,借机再度伐宋,燕国遣将张 帅师二万助齐师伐宋因,出师不利,齐?王杀张 ,燕为此遣使赴齐“请罪”,自认“择人不谨”;十五年,齐灭宋;十六年,苏秦与赵奉阳君李兑发动三晋和齐楚联合攻秦,军至成皋,无功而还。齐灭宋后,又南侵楚淮北,西侵三晋,欲并二周(西周,今河南洛阳;东周,今河南巩县),而自为天子,因之结怨于四邻,使西秦也不安,在大国间受孤立了,于是秦国便以盟主地位谋联合伐齐。这时齐国内部由于连年用兵,国力大耗;拒臣诤谏,政局不稳。公元前285年,秦昭王会楚于宛,会赵于中阳,谋攻齐,继尔秦将蒙武越韩、魏境攻齐,拔九城。燕昭王遂乘齐国内外怨离之际谋起兵伐齐,他征询乐毅伐齐的方略,乐毅献策说:齐,霸国之余业,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天下图之,莫若结于赵。且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乐毅“与天下共图之”之作战方略,甚合当时的形势。时燕国方兴,欲与累世强盛的齐国决战,势必多结于国,才有胜利之望。又乐毅本人和赵国因缘甚深,先祖乐羊,为魏文侯伐中山有功,封于灵寿,累世居赵,乐毅于赵武灵王沙丘之乱时,始因避难携家逃魏,所以乐毅从事与赵的联结,是很容易成功的。燕昭王纳乐毅之言,遣乐毅使赵,另遣使者至楚、魏,晓以联军伐齐之利。乐毅至赵时,适值秦使亦至赵,乐毅遂请赵王劝秦参与同伐齐,秦亦相从。就这样以燕为首的联合三晋西秦凡五国之师伐齐战争开始了。 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悉征燕国之兵,秦与三晋各遣将率一军以会燕师,以乐毅为上将军,共攻齐国。此时楚国亦驻军于淮南,待机夺取齐占淮北之地。联军由西东进。齐?王发觉苏秦为燕反间,车裂苏秦,尔后悉发全国之兵渡济水西进以拒,与联军战于济西,齐兵大败。?王率残军退守临淄,遣使向楚求救。乐毅以秦韩之地与齐遥远,即得齐地亦不能守,乃厚赏秦韩两军遣其归国。分遣魏军攻略宋地(今豫西、鲁西南)、赵军攻略河间(今河北河间、献县一带),自率燕军长驱追逐齐军,进围临淄。齐?王出逃,齐都沦于燕手。燕尽取齐宝物祭器辅之于燕,燕昭王亲至济上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乐毅志在灭齐,进军临淄后,修整燕军,在政治上布施德惠以收民心,在军事上分布各军以控制齐地。其政治措施为:禁山掠夺;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齐民之敛赋;废齐王之暴令;恢齐之旧政;祀桓公、管仲墓于郊;表贤者之闾,赏齐贤位爵。于是,齐人食邑于燕者20余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余人。其军事措施为:分军为五,以略取齐国各地。左军进兵胶东、东莱(今山东半岛);右军循河济屯阿鄄(今鲁西南地区),以连魏师;前军循泰山以东,略琅琊;后军傍北海以抚千乘(今山东济南至渤海间);中军驻临淄而镇齐都。六个月之间,下齐70余城,毕夷为郡县,隶属于燕,其未下者,仅莒与即墨二城。在战国史上,乐毅率师伐齐,算得上是军事和政治斗争的杰作,其前其后列国间那些杀人盈野、血流成河的大战,是不能与此同等齐观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