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石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邓石如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书法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因避仁宗爱新觉罗锸琰讳,以字行,更字顽伯;又以居皖公山下,故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工各体书。少好读书,博闻强记。好刻石,早年仿汉人印篆极工。后寄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梅槿(liú留)家,得以临习先秦两汉以来各种碑帖。篆法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旁及三代吉金(金文别称。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铜铸祭器为吉金)及秦汉瓦当(见《瓦当》条)碑额,并参以隶意,以纵其势,博其趣。书法结体严整,遒丽淳质,变化巧妙。清代包世臣著《艺舟双楫》赞其书说:“怀宁篆隶分已臻绝诣”,“篆法之成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其篆刻得力于书法,能冲破当时只取法秦汉沣印局限,创造苍劲庄严、流利清新风格,自成一家,为“邓派”(亦称皖派)之鼻祖。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清杰出篆刻家、书法家。初名琰,后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还有完白、古浣子等别号。因好游山,又号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其父是读书人,很博学,但家中贫困,他就常与同村人采柴理家,有空则随父读书写字和刻印,并携作品上市求售。他学习刻苦,潜心工作。后客居在江宁大收藏家梅槿家,从而得以尽观和临摹秦汉以来的金石碑刻善本,多年以后,成绩显著,尤以篆字书法成就最高。他吸收了汉碑篆额和唐李阳冰《三坟记》等篆字体势笔意,使其篆字沉雄朴厚,体方笔圆,遒劲峭拔。之后由篆书转于楷书写北魏诸体。以篆楷笔法入楷,越过唐人,直接六朝,“一洗圆润之习,遂开有清一代碑学之宗。”行草书,笔势磅礴,如屋漏,如画沙,有篆意、分韵。于是出游名山,访碑涉古,书法水平日益提高,名遍海内。当时称他的四体书为清朝第一。其篆刻早期受何震翼影响,后他提出“印外求印”、“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两个著名篆刻理论,并身体力行,用汉《祀三公山碑》、三国吴《禅国山碑》的体势笔意入印,突破陈规,自开面目,将书法和篆刻结合起来,世称之“邓派”或“皖派”。他著有《完白山人印谱》、《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