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除夕之夜送画呼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除夕之夜送画呼儿分类:【风俗文化】 中国人的幸福观是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长寿致富靠个人的身体情况和机运能力,但多子多孙却是一家比一家的。因而没有子女的妇女多盼望生儿育女,求子的习俗也花样繁多。在河北省、东北三省,有大年三十送画呼儿的习俗。年三十的晚上,求子的妇女包好足够三五个人吃的饺子,单等半夜子时一到,鞭炮声未起之时,便抢先煮好,一边往碗内装,一边大声呼叫:“黑丫头,白小子,快来随娘吃饺子!饺子香,饺子香,咬在嘴里油汪汪!闺女儿子直夸娘!”这时正是各家各户放鞭炮、迎新岁的忙乱时刻,热心的邻居已经事先买好了一张画有胖小子的年画,此时便趁乱偷偷地潜入求子妇女的卧室,把年画贴在该妇女炕头墙上,然后溜走。当然,这一切都是有默契的,求子妇女的丈夫此时必然借故离开屋子,公婆等人也躲在房内只装看不见。待这一切完成后,一家人大放鞭炮,迎接送子娘娘。妇女把饺子端进卧室,每碗内均吃两个,叫替儿吃饺子!这里讲究的是画,一定要买一个正面娃娃,即画面上的男孩要两只耳朵同时出现在画面上,否则这耳朵听到娘叫,另一耳听鬼叫,就会找不到家。年画中正脸的娃娃较少,热心的邻居往往要费一番心思才能买到一幅符合要求的画。如果连续三年送画呼子尚未奏效,第四年开始便要降格,送一张女孩画,这张女孩年画叫“领弟图”、“带弟来”,也要求双耳朵的。意为该妇女命薄,暂无儿子命,要先养闺女修德修福,然后才会积攒个儿子。民谚说,有女不愁儿,有丫就带“小”。“小”,又称小子,即男孩。其他仪式过程均相同。旧中国早婚,十五、六岁的女孩即结婚,夫妻之间尚不解事,加之营养不足,发良较迟,所以相当一部分妇女结婚之后不能立即怀孕,求子习俗十分盛行。一般来说过两三年,新妇均能生子,即民谚说“当年新妇当年孩,当年没有过三年”。因而人们也相信送画呼子的灵异。现在,妇幼保健已经普及到乡镇,此项民俗也不存在,但吃饺子叫上述顺口溜,贴年画的有趣习俗却得到保留,成为春节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