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倒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倒装daozhuang修辞学术语。故意颠倒词句的次序,以达到加强语势、调和音节或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 倒装Daozhuang修辞学术语。故意颠倒词句语法或逻辑顺序的修辞方法、叫做倒装。倒装可以分为随语倒装和变言倒装两类。1.随语倒装。为了强调某一局部意义或满足叙述、感叹等不同语气的需要,颠倒语句的普通顺序,这一类倒装不涉及逻辑条理问题。例如:❶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按照语言习惯,正常语序应是“可与日月争光也。”采用倒装后行文一顿,加强了“可也”的判断力量,更突出了屈原的伟大和作者的赞赏之情。 倒装辞格之一,也称 “颠倒” “倒文”。特意颠倒语法或逻辑的正常顺序。倒装是对正常语序而言,运用倒装,有强调倒装部分、调节音律的作用。倒装的分类分歧很大,单句的倒装主要有三类: (1)主谓倒装。如:“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欧仁·鲍狄埃 《国际歌》)谓语 “起来” 分别放在主语“饥寒交迫的奴隶”和 “全世界受苦的人”的前面,强调了谓语,起宣传鼓动作用。(2)定语后置。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朱自清 《荷塘月色》正常语序是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该例不说“长着许多蓊蓊郁郁的树”,而说 “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起到强调后置定语的作用。(3)状语后置。如:“他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玫瑰花,他反而取得成绩,而现在呢?应有所警惕了,当美丽的玫瑰花微笑时。”(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例中“当美丽的玫瑰花微笑时”这个表示时间的状语,放到了中心语“应有所警惕了”的后面,强调了这一时间的重要。复句的倒装,主要是分句间的变序。如:“‘吃大户’ 是和平的手段,照惯例是不能拒绝的,虽然被吃的人家不乐意。”(朱自清《论吃饭》)例中的前两个分句话题贯串,所以将 “虽然……” 分句后移,既有补充说明的意味,又使语句连贯流畅。此外,倒装还有 “倒字” “旋造” 等类别。关于倒装的归属,有人认为是语法现象,有人认为是修辞现象,传统的观点,把它归入辞格。 倒装修辞格的一种。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颠倒词句安排的正常顺序,以收到加强语势、调和音节或错综句法等效果。如“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就是“风,鼓动吧!雷,咆哮吧!电,闪耀吧!”的倒装。再如“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后一个分句本应在前,但为了强调故意移后。 倒装将主语置于谓语之后或将定语、状语置于中心语之后等的修辞方法。一般正常情况下,句子是按照主、谓、宾的顺序组合的。如“你哥哥来了吗?”因说话人急于知道“哥哥”是否“来了”,就脱口说道:“来了吗,你哥哥?”就变成了倒装句。倒装句多见于口语。此外,诗歌为了押韵和对偶也常用倒装的句式。如唐诗《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眼睛要望尽千里以外的天地,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上句原义为“目欲穷千里”,因为要和“更上一层楼”句相对,语序就倒装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