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六经

中医针灸名词。是指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在古代中医多用六经的名称及其所表现的临床征候特点,来说明疾病部位的深浅(表里)和疾病发展的阶段,故有“六经病”的称谓。因此,六经即作为诊断和治疗急性热病时辨证论治的纲领。六经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呈现的综合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如外感病的初期,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等症状的,称之为“太阳病”。当外邪不解向内发展,出现身热,不恶寒反恶热症状的,称为“阳明病”。假若出现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二者交替出现,同时又有口苦咽干等症状的,即为“少阳病”。上述三种类型合称为“三阳病”。三阳病的性质属阳、属热。如病邪向内进一步发展,出现腹满、呕吐、泻泄症状的,为 “太阴病”。出现神倦、恶寒肢冷、脉微细的,即为“少阴病”。如病情复杂,寒热交错出现的,即可判断为“厥阴病”。以上类型称为“三阴病”。三阴病的性质属阴,属寒。六经中彼此是有一定联系的,因此发病可以互相转变,也可以同时发病。

六经

《五经》加上“乐经”的合称。又称“六艺”。参见“五经”。

六经

指六部儒家经典。又称“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始见于《庄子·天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至汉被尊崇。《礼记·经解》主张以六经设教,授之以为人处事的各项道理和准则。《史记·孔子世家》和《滑稽列传》称六经为六艺,并阐述其在教育中的作用。《汉书·艺文志》将六艺列于诸子之前,但因《乐经》不传,故只以《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列于学官,置五经博士。隋唐建立科举制度后,一直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经

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始见于《庄子·天运》篇。即在《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外,另加《乐经》。后世学者认为《乐经》因秦朝焚书而亡失,也有的认为儒家本来就没有《乐经》,“乐”即包括在《诗》、《礼》之中。据古代文献考证,以后种说法较妥。有的也称六经为“六艺”,见《史记·滑稽列传》。


六经

亦称“六艺”。是儒家教人立身处世的六部经典。最早见于《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礼记·经解》引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这是六经原初的基本作用。至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时《乐》经已亡),经学始进入仕途政治领域,并占据意识形态领域之统治地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