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凤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凤翔关中重镇。位于陕西西部,地处长安西通陇右交通要道。春秋时秦曾在此建都城——雍城。汉时置雍县。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始称凤翔县,后并入天兴县。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复为凤翔县至今。境内有*雍城遗址、*秦公陵墓等古迹。 凤翔古时名城。今为陕西凤翔县。春秋时为秦都雍城,后置雍县。后魏太延二年 (436年)置平秦郡,后兼置岐州,隋改置扶风郡,唐初复改称岐州,至德元年(756年) 改称凤翔郡,二年升为西京凤翔府,上元二年 (761年)罢京,仍为凤翔府,宋元明清皆因之。唐时筑有土城,明时重修,甃以砖石,城周十二里余,高三丈,设四座城门,东曰迎恩、南曰景明、西曰金巩、北曰宁远。有凤翔县附郭。府署在城内十字街东,县署在城内西街。今存东湖等名胜古迹。 凤翔今陕西凤翔。唐朝之西京。凤翔素为军事重镇。唐都长安,因凤翔地处长安之西,故以凤翔为西京。唐末,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907),李茂贞据凤翔,自封歧王,建歧国,凤翔为歧国都。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923),庄宗进入洛阳,李茂贞惧之,上表称臣,歧归后唐。 凤翔即今陕西凤翔县。本春秋雍地。秦德公都此。后置雍县。唐至德元年(756年)为凤翔郡治,至德二年(757年)升为府治,号西京。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废。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复改天兴县为凤翔县。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升为路治。元、明、清三代皆为府治。 凤翔夏赫连勃勃年号。413—418年,凡六年。 凤翔?—1900字集庭,镶黄旗满洲人,吉林驻防。累官至协领。光绪二十四年(1898)授阿勒楚喀副都统,次年调任黑龙江副都统,奉将军寿山命与入侵之俄军战,右臂左足两受弹伤,坠马3次,仍跃上再战,终以呕血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