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删削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删削

削,即删。因古时文字写于竹简之上,删改时须用力刮去竹简上的字,故删改叫“削”。类同“笔削”。指删改或削减文章中某些字词或句子,以使文章更精炼、表意更明晰。按杨树达《中国修辞学》,分“删字”和“删句”两类。前者,如《汉书·张苍传》有“年老,口中无齿”,唐代刘知几《史通·叙事篇》认为此句有烦字,其中“三字妄加”,可删去“年”及“口中”三字,成“老,无齿”。删削后比原文简洁,而且并不影响原意的表达。删句,如《孔子家语》(原书27卷,《汉书·艺文志》曾著录,早佚。今本10卷,乃三国魏王肃辑录和伪作)有“鲁公索氏将祭而忘其牲。孔子闻之,曰:‘公索氏不及二年矣。’一年而亡,门人问曰:‘昔公索氏亡其祭牲,而夫子曰不及二年,必亡。今果如期而亡。夫子何以知然?’”这段话中,门人问话没有必要将刚叙述过的事又重复一遍,所以唐代刘知几《史通·点烦篇》说“宜除二十四字”(即“昔公索氏亡其祭牲,而夫子曰不及二年,必亡。今果如期而亡”)。若得删这二十四字,原文则更加精炼,而且因前后文的连贯理解,对门人的问话也不会产生岐义。删削,在古人看来非常重要,所谓“文贵简”、“意则期多,言唯求少”,“文以纪实,浮文所在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皆是主张简朴文风的肯綮之言,但是删削太多,一味求简,犹如枝叶削尽,简则简矣,文无灵动活泼之神情,也不可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