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公”铜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公”铜簋春秋。通高19.8厘米,口径18.5厘米。传1919年甘肃省天水西南乡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簋盖有钮,面上饰瓦纹,边缘饰细密的蟠螭纹。器身两侧有兽首双耳,无垂珥。口沿下饰蟠螭纹带。腹部饰瓦纹。圈足饰窃曲纹。器、盖对铭,盖54字,器51字,共105字。字体与石鼓文相近。铭文用印模铸成,制作方法新颖,在古代青铜器中为仅见之例。铭文大意是:秦国建都在夏禹所开辟的地方,已继续了12代,威名大震。秦景公继承其祖先功德,抚育万民,又有好的武士和文臣,使自己永保有四方土地。歌颂祖先功德,祝愿政权巩固。器、盖均有秦汉时后刻铭文各八字,故知此器在秦汉时曾被作为容器使用,并知其为西县官器。汉代西县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