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门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门山一名梁山,系东梁山与西梁山合称。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位于长江东岸,距当涂县15公里;西梁山,位于长江西岸和县境内。两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故合称天门山。东西梁山形如列眉横黛,又合称蛾眉山。这里山形雄险,景色奇妙,自古为长江胜景之一。李白多次来此游览,其《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宋人梅尧臣、沈括、范成大、杨万里等皆有诗赞美,如沈括咏叹:“双峰秀出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这里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地势险峻,也是历代军事要塞。梁太平元年(556),于东梁山筑却月城,清代在此筑炮台,今尚存遗址。近年在东梁山巅建电缆铁塔,一线飞越大江,宏伟壮观。 天门山位于市正南8公里,为武陵山脉的奇峰之一,海拔1516米,总面积三十三平方公里。东汉时此山绝壁无洞,伏波将军马援南征至此,见其形状似东海方壶山,故命名为壶头山。三国吴国永安六年(263)发生强烈地震,壶头山洞开如门。吴王孙休以为祥瑞,于是分武陵郡,改置天门郡。《水经注》载:“高峰孤竦,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炉。其山洞开,玄朗如门。”天门洞开于绝壁之上,高约130米,宽约23米,纵深约70米。据清同治《永定县志》载天门山八景:鬼谷清流,仙径云梯,断山虹桥,石门凝碧,高远鸣钟,丹灶飞烟,玉峰晴雪,天漕瀑布。由天门洞至山顶,有一段高约300米的绝壁,壁上凿石坎路,称云梯岩。山顶有天槽池,面积约一亩,绿树环绕;还有神洞、雷洞、电洞、风洞、云洞、泥洞、蛇洞、龟洞,穿插于各峰间。《永定县志》载,相传山上有鬼谷子学易的石室,神仙赤松子隐居的丹灶峰(为天门山三十六峰之一),汉代张良随赤松子游的遗迹,及古刹残址。天门山已于1992年辟为国家森林公园。 天门山山名。位于甘谷县城南里许,海拔1582米。山势突兀,三峰挺拔,宛如笔架,俗名笔架山。曾设天门隘,为县城屏障。上有天齐宫,后有灵湫。“天门春晓”为县内八景之一。 天门山是东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又名博望山,位于当涂县城南15公里的长江南岸;西梁山位于和县东南的长江北岸,距县城30公里。两山相去数里,隔江而峙,相对如门,合称天门山,又远望犹如双眉,古人亦称蛾眉山。 天门山属武陵山。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南部15公里处。最高海拔1519米。总面积33平方公里。东西走向,为沅江、澧水分水岭。山体以石灰岩为主,因新构造运动的强列隆起,地形陡峻,相对而言,山北坡较陡峭,南坡较缓。在长期的外营力作用下,岩溶地貌发育,著名的溶洞有天门眼、玄天洞、祖师洞、风洞、鬼谷洞等10余处。山项玉壶峰有始建于唐朝的天门山寺。天门山上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有500多种树木,珙桐、水杉、银杏、秃杉属珍奇树种。有千余种药材,其中人参、天麻、当归、黄莲属名贵。此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煤、镍、钼、磷等矿。 天门山属都庞岭。又名将军岭、天门岭。在湖南省江永县西北边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东南边境。清道光《永明县志》载,相传秦将王翦屯兵于此。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为1850米。属华夏系阳明山~都庞岭褶断带。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寒武系浅变质砂岩,奥陶系板岩、砂岩、页岩构成。林木茂密,盛产松、杉、楠竹。 天门山在湖北省天门市西北,邻近京山县境。因“两峰峙天,其形如门”,故名。天门市也因此得名。海拔178米。东北麓有天门口,西南有石洞,名老虎洞,传说为老虎哺子处。又贵州省绥阳境内亦有天门山,为大娄山余脉,海拔1600-1800米。山北有一峰名“南天门”,故名天门山,为桐梓、正安、绥阳三县的分界岭。山上盛产桐漆及天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