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润率pingjun lirunlu
亦称一般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平均利润率是由各个生产部门不同的利润率平均化而形成的。由于各生产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资本的周转速度不同,利润率有较大的差别,因而资本就要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通过竞争和资本的自由转移,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生产扩大,商品供应增加,价格下跌,利润率会趋于下降;而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则与此相反。这种资本的转移只有在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大致平均了才会停止。这样就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水平不仅取决于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而且取决于社会总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状况。假定各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和资本周转速度相同,那么在社会总资本中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占比重愈大,平均利润率愈高;反之亦然。
各个生产部门不同的利润率平均化,只是一种一般趋势,不是利润的绝对平均。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各部门的利润率仍可以有一定差别,但从较长的时期来看,各部门的利润率有平均化的趋势。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取得的利润,不一定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相等。因此,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意味着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资本虽不参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但却担负着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也是一种职能资本。通过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商业资本也参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取得相应的平均利润。
由于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因而它决定于社会总资本对社会总劳动的剥削程度。所以,利润率的平均化表明,工人不仅受直接雇佣他们的个别资本家的剥削,而且作为一个阶级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