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智商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智商zhishang即通常所说的智力商数,可用IQ表示。它是指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离差智商即各年龄组被试的标准分数,它以平均智商为100,标准差为15或16。早年所使用的比率智商,即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现已废弃。智商是由人们编制的各种智力测验得来的,所提供的是一个关于人们的普通心智机能或认知水平方面的综合指数。智力测验主要是言语推理能力的测验,通过词汇、词的异同、类比等项目进行测量。但有时也测量一般常识、数值推理、记忆以及感知能力和组织能力等项目。在这些关于普通心智机能的测验中,固然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测量指数,以确定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但是,普通智商高的人其创造力未必高,而创造力的高低才更能反映一个人智能的整体水准。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设计出关于创造力的测验,用来进一步检验智力水平,并据此衡量基础的认知过程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有机结合性。有证据表明,创造力高的人其普通智力也高。因此,智商应该从普通心智测验和创造力测验中共同得出,其判断结果才更有意义。 智商zhishang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L.W.斯特恩提出。分为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两种。比率智商为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为避免小数,将商数乘以100。美国心理学家L. M. 特曼在1916年修订比奈量表时采用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等于100+15 (X-)/SD,其中X为某人量表原始分,为样本组平均数,SD为样本组标准差。也就是说,离差智商是衡量一个人在样本组中的相对位置。韦克斯勒在编制韦氏量表时采用了离差智商。智力商数等于100,代表正常的或平均的智力,高于100代表智力发展迅速, 低于100代表智力发展迟缓。智商不但具有量的意义,还具有质的意义,是诊断儿童为弱智或是天才的最常用概念。 智商zhishang即智力商数,简称IQ。根据被试的智力测验成绩,通过有关公式计算出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的一种相对量数。它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思于1912年提出,后经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改善和采用。常见的有两种。 智商即“智力商数”。参见“心理学”中的“智商”。 智商即“智力商数”,表示智力发展的水平。常用英文字母IQ表示。心理测验中最早应用比率智商(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来表明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现已废弃而代之以离差智商,即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与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它以平均智商为100,标准差为15或16计算得出。一般认为,智商90—110者为智力中常;140以上者为天才(超常);70以下者为智力落后(低常)。 智商用以测定智力的指标。用IQ表示。智商与创造力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绝对。参见“心理学”中的“智商”。 智商个人智力水平的数量比指标。人到老年,智力水平(见智力)趋于降低,这已被科研和调查所证实。在智力测验中常常使用“智力年龄”和“智商”两个计量单位。智力年龄(又叫心理年龄)简称“智龄”,是用测验量表对一定数量的同龄儿童进行测验并根据其平均成绩来确定的,如一个实际年龄8岁的儿童,在9岁组测验上及格,那么他的智龄就是9岁,相当于实际年龄9岁儿童的普通水平。智龄超过实际年龄越多,其发展水平就越高。相反,智龄低于实际年龄越多,其发展水平就越低。智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智力高低的尺度。为了表示智龄和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可采用一种简便方法即智商计算公式: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乘以100的目的是为了取消小数,无其他意义。这个智商计算公式是用以比较不同年龄儿童的智力高低的,仅适用于15岁以下的儿童,所以又叫“年龄智商”。16岁以上的成年人包括老年人用此公式则有其局限性,因为智龄不再随实际年龄增长而增长,若再用此公式计算则不符合实际,所以在“韦克斯成人智力量表”中采用了“离差智商”,即比较同龄人的平均分数高或低多少个标准差,这更为清晰、客观。智商可分为七个等级(见下表)。离差智商的等级分类表,可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军事、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中的研究工作,也可供评价智力水平、选拔人才、临床诊断、治疗及药物疗效的鉴定等方面的参考之用。 智商等级分类表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表示受测者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的一个相对量数。由德国人斯腾(Stern W)提出,美国心理学家推孟(Terman L M)推广与应用的比率智商为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计算公式为:智商=(智龄/实龄)×100。智商高于100,表示智力发展的速度快或水平较高;反之,表示智力发展的速度慢或水平较低。用比率智商表示智力高低,可使不同年龄的受测者互相比较,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智商英文简称IQ,表示人们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数量指标。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W.Stern)于1912年提出,用人们的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的商数即为智商。智商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年龄的人的聪明程度。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和实足年龄都是9岁,那么他的智商是1;另一个人的心理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20岁,则他的智商是0.5,两人相比,前者比后者更聪明。后来,1916年的斯坦福—比奈量表中引用了计算智商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即为了去掉原来商数中的小数,把商数乘以100,称为比率智商。智商在人口中呈正态分布,即智商处于中等水平的人居多,智商极高、极低者较少,具体为: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