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氅chǎng本指用鸟羽装饰而成的旌旗。多用作仪仗。后多指一种无袖披肩斗篷。用以御风防寒。历代形制各有不同。晋代有以鹤羽为之者,因名鹤氅。后泛指长而无袖之外衣,又名氅衣。服者众多,形色不一。平民男女,方士、道士亦服用之。氅衣带袖今俗称大衣,亦名大氅。仍有不带袖者,名斗篷。宋徐铉《说文新附·毛部》:“氅,析鸟羽为旗纛之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企羡》:“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宋史·仪卫志六》:“氅,本缉鸟毛为之。唐有六色、孔雀、大小鹅毛、鸡毛之制。”明刘若愚《酌中志》:“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曰氅也,彩素不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