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河床hechuang指河流输水、输沙的槽形凹地。在山区,当洪水位时,河水有时占据谷底到达坡麓,而枯水时,河水只占据谷底中最低洼的部分。山区河床狭窄,河底多砾石,两岸常有山嘴突出,呈犬牙交错状。从河床纵剖面分析,常以深槽与浅滩交错出现,当遇到坚硬岩层或断层时,往往有跌水或瀑布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区,河床宽浅,除河床外还有河漫滩和阶地。平原区因水流和泥沙作用,使河床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河床平面形态及其演化规律,将河床划分为顺直微弯、弯曲、分汊及游荡型四种类型。❶顺直微弯型河床 (图1): 在中、小型河流中可见到。其主要特征是河道较平直。在平水位时,水道呈和缓弯曲状,而从纵剖面看是浅滩与深槽交互出现,两侧边滩呈犬牙交错排列。当洪水到来时,河水顺河道直流而下,淹没了河底微地貌形态并使边滩向下移动。洪水过后,河水又恢复弯曲水道。 图1 顺直(微弯)型河道平面形态 图2 弯曲型河床的平面形态 1. 边滩; 2. 深槽; 3. 过渡段浅滩 图3 深切河曲及离堆山形成示意图 a. 深切曲流阶段; b. 形成离堆山阶段 图4 分汊型河床的平面形态 图5 游荡型河床的平面形态 河床Hechuang河流流水的线性槽地。是河流平时或洪水季节占据和通过的地方,而不是整个河谷的范围。河水携带着泥沙不断地在河床中流动着,侵蚀、搬运和堆积同时进行,不停地塑造和改变河床的形态。河流在沿着河床的纵剖面方向不断地向下切割,当它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下切能力,不能侵蚀到这个水平面以下,这个水平面被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这个侵蚀基准面最终受到海平面的控制,一般说来,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不能低于它入海口处的海平面高度。所以海平面的变化将导致一条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变化,侵蚀基准面降低将引起河流从河口向上游对河床的侵蚀加强,海平面抬高则将引起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一条河流上游段总是高于下游段的河床,所以河流对河床的侵蚀作用总是从下游向上游逐渐加强。另外在河流的某一段中如果地壳下降或上升也会引起局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局部侵蚀基准面的下降也会导致河流该段以上侵蚀作用的加强。这种河流沿侵蚀基准面向源地侵蚀的现象称为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不断地改变河床纵方向上的形态。如果海平面稳定不变,河流经过地段的地壳稳定不变,气候条件稳定不变,河流水量稳定不变,那么河流下切河床到一定深度就不再下切了、使河床中的堆积与侵蚀达到相对平衡、使河床纵剖面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河床均衡剖面。事实上这种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是经常的,因为地壳在不停地运动,海平面也经常在变化,气候条件更是多变,河流水量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切决定了河床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图2 弯曲型河床的平面形态 1.边滩;2.深槽; 3.过渡段浅滩
河床river bed又称河槽。河道中水面以下被淹没的部分。随水位涨落变化可分为洪水河床、中水河床及枯水河床。通常由河岸、滩地(洪水时才被淹没的河漫滩)、边滩、河底等部分组成。在水流作用下,由于冲刷、淤积而不断发生变化(见“河床演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