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热疗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热疗法

是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身体局部或全身而产热的一种治疗方法。热刺激人体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有使早期炎症消散,晚期脓肿局限的作用。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并可由于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炎症吸收解除对局部神经末梢的压迫而减轻疼痛和加速对致痛性物质(如钾离子、组织胺等)的稀释和迅速排除,使疼痛缓解或排除。局部加热时使皮肤血管扩张,浅表层血流量增多,而使深部脏器组织的血液减少,可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如热坐浴可使盆腔器官减轻充血和炎症。此外热疗还能维持体温增加舒适。热疗有干热和湿热两种,湿热比干热穿透力强,故有明显的温度刺激作用。最常用的局部干热疗法有热水袋,可用于局部解疼镇痛及保暖,一般水温不超过70℃,否则容易烫伤,将调好温度的水倒入袋内不要太多,平放桌上排气后拧紧袋塞,检查无漏水后加套放于需要部位。老年人、小儿或昏迷病人水温不得超过50℃,且热水袋不得与皮肤直接接触,可用毛巾包裹防烫伤,给暖水袋后应经常观察病人皮肤是否发红,如感觉疼痛或局部皮肤发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常用的湿热疗法包括湿热敷和热水坐浴。湿热敷常用于局部消炎、镇痛。作法是暴露出治疗部位,局部涂凡士林后盖上纱布,将敷布放于沸水中煮开,用止血钳拧半干抖开敷于治疗部位,上盖棉垫保温,每3~5分钟更换敷布一次共20~30分钟。热敷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听取病人反映,勿烫伤,如冬季面部热敷后嘱病人半小时后再外出,预防感冒。如治疗部位不怕压可将敷布置于患处,上面放热水袋盖以大毛巾保温20~30分钟后取下,此法简便易行,可达到相同效果。如有伤口先取下敷料,热敷完毕按外科伤口换药处理。热水坐浴常用于会阴、肛门部疾患,可起到清洁、消炎和减轻水肿或疼痛的作用,如盆腔炎、前列腺炎等。坐浴前先排大小便,洗净局部和双手,坐浴椅上置坐浴盆,内盛43~48℃开水或药液,如感到水温过热可先用纱布沾水轻轻擦洗,待水温能耐受时即可坐入水中,温泡20~30分钟,浸泡过程中可随时加入热水以保持温度,坐浴完毕擦干保暖。注意观察病人如中途主诉头晕应停止坐浴。协助病人平卧休息。月经期及妊娠期不宜坐浴。凡以下情况禁用热疗法:
❶对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前,不应用热疗,用热疗虽然能减轻疼痛但往往会掩盖主要症状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❷面部三角区有炎症时不可热疗,因此处静脉回流入颅内,热疗时血管扩张可导致炎症扩散引起颅内感染。
❸脏器出血时,因热使血管扩张可增加脏器的血流量而加重出血。
❹急性扭伤、挫伤初期(48小时)禁用热疗,防止局部肿胀。
❺恶性病变部位不宜热疗,因热可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使肿瘤扩散。
❻皮肤有湿疹者,用热疗可增强痒感与不适。
❼急性结膜炎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用热疗可促使细菌繁殖及分泌物增多,加重病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