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羲之小楷书乐毅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羲之小楷书乐毅论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书。刻石作为唐太宗殉葬品藏于昭陵,温韬盗墓发现此石,后宋高宗得残石,传至其子后不知去向。王羲之(见《王羲之行草书雨后帖》条目)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馀清斋帖》中有《乐毅论》的拓本。《馀清斋帖》是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吴廷刻。末有“异僧权”三字,及增“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书付官奴”一行。《乐毅论》用笔古劲,刚柔相济,笔势精妙,是小楷的精品。隋智永《题右军乐毅论后》云:“《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清钱泳《书学》云:“昔人谓右军《乐毅论》为千古楷法之祖,其言确有理据。盖《黄庭》、《曹娥》、《像赞》非不妙,然各立面目,惟《乐毅》冲融大雅,方圆适中,实开后世馆阁试策之端,斯为上乘。”《晋右军王羲之书目》、《法书要录》、《宋朝事实类苑》等书有著录。上海文明书局、有正书局均有影印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