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瑜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瑜伽佛家养生学术语。梵文Yoga音译。近译 “约嘎”。本义为轭,引申为驾驭、调制之义,意译为 “相应”。本为古印度各宗教自我调制锻炼身心功夫的通称,其义有五:一与境相应,二与行相应,三与理相应,四与果相应,五与机相应。其后佛教亦称其禅定为瑜伽,修禅定者称瑜伽行者、瑜伽师、瑜伽士(男性)、瑜伽尼 (女性)。其中,显宗多取理相应之义,密宗多取行相应之义。行相应即定、慧等行相应,主要是指调控身心令形神协调相应。《瑜伽焰口施食要集》:“瑜伽,竺国语,此翻相应,密部之总名也。约而言之,手结密印,口诵真言,意专观想,身与口协,口与意符,意与身会,三业相应,故曰瑜伽。”中唐以后,显宗称禅定为瑜伽者已不多见,宋元以后,瑜伽渐成密宗修炼方法的专称。密宗僧被称为“瑜伽僧”,由明太祖敕为定制。在印度,至今仍将各种修炼方法统称为瑜伽,这一术语在欧美最为人们所熟知。 瑜伽Yoga印度保健功法。初为一种溯源5000年前的宗教哲学体系。认为人生不幸在于欲望,须摒弃邪念予以摆脱。故强调静坐调息。修行者在忘我的冥想中解除精神紧张,修身养性。印度教最权威的《吠陀本经》描述为“静虑、内省、三分形现,七分神隐”。后人渐舍其教义而存功法并加以发扬。有静坐、硬功、体操3种,练法和功效颇似中国气功。已受世界40多个国家重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