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忠贤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魏忠贤

分类:【传统文化】

明末宦官。原为河间肃宁 (今属河北) 无赖子弟,因与群恶少赌博不胜,被逼无路,遂自行阉割入宫。明太祖时代,鉴于前朝宦官干政的教训,曾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著外臣冠服,官不得过四品,并在宫中立有铁牌: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明成祖夺取皇位,多得宦官内援,故他即位后,始重用宦官,如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下西洋,炫耀国威。还在锦衣卫之外另设东厂 (特务机构),用宦官提督。此后,宦官便成为影响宫廷政治的一大势力。明代中期后,宦官甚至把持了政局,谁想竞争内阁大学士 (宰相) 一职,非要得到秉笔太监的支持不可。如万历皇帝时,张居正联络宦官冯保,才入主内阁。魏忠贤是在万历后期入宫的,逐渐得到秉笔太监王安的赏识,在宫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魏忠贤得以青云直上的关键,还在他走了女人路线。万历皇帝死后,其子继位不到一年,也一命呜呼,由皇孙即位,是为熹宗。这位年方十五的少年皇帝,很恋乳母客氏,而这位客氏在宫中却很浪漫,暗地与宦官相好,称为“对食”,不知何时,竟和魏忠贤相好上了。魏忠贤非等闲之辈,他利用客氏的关系,夺得了秉笔太监一职,后来又提督东厂。魏忠贤大权在握,先将宦官中的异己者通通罢斥,如前任秉笔太监王安就被活活整死。当时,朝臣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互相攻击,争权夺利。他们见皇帝年少无所作为,便纷纷投在魏忠贤门下,一齐反对不肯阿附宦官的朝臣,人称“阉党”。内阁自然也成为“阉党内阁”。时任左副都御史(正三品) 的东林党人杨涟上书,列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其他在朝的东林党互相呼应,交章论奏魏忠贤擅作威福的罪状。魏忠贤忧惧万分,在熹宗面前泣诉,又得客氏从中斡旋,最后竟转危为安。这时,与东林党有仇的朝臣欲倾政敌,遂怂恿魏忠贤兴大狱,将东林党一网打尽,以免后患。熹宗天启五年,皇帝下令逮捕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东林党人,罪名是贪污受贿。后逮捕面不断扩大,凡是反对 “阉党” 者都被指为东林党,被罢官、逮捕、流放,甚至处死。这样,满朝文武几乎成了清一色的 “阉党”。那是明朝政治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传统士大夫的无耻也暴露无遗。浙江巡抚 (省长) 最先奏请在西湖边为魏忠贤立 “生祠” (活人庙),随后全国各地争先恐后效法,甚至在北京的东华门外,也建有魏忠贤的 “生祠”,一位尚书(部长) 迎魏忠贤像入祠,五拜三稽首,口称 “九千岁”。太学生陆万龄上奏,竟以魏忠贤比孔子。这种闹剧直演到崇祯皇帝即位后才收场。魏忠贤先被免职,安置凤阳,后在被捕来京的路上畏罪自杀。东林冤案得到昭雪,“阉党” 被钦定为 “逆案”。但是,至今令人难以思议的是: 魏忠贤这个玩弄全国臣民包括大学士大状元于股掌之间的秉笔太监,居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大文盲。

明朝宦官。肃宁(今属河北) 人。本是地痞无赖,因赌博输钱,被债主所逼,自施宫刑,改名李进忠,进宫当太监。他与熹宗的乳母客氏相勾结,熹宗即位后,遂得宠,升为司礼秉笔太监,并让他恢复魏姓,赐名忠贤。他虽不识字,但记忆力很强。生性猜忌、残忍、阴险、毒辣,好阿谀逢迎1623年 (天启三年),又兼掌东厂,权势更加显赫。当时,朝臣中党争日趋激烈,反对东林党的官僚纷纷投靠其门下,形成阉党。“内外大权,一归忠贤”( 《明史》 卷305《宦官二》)。内廷有王体乾、李永贞等30余人为其羽翼,还组织了一支一千多人的宦官武装; 外廷有文臣崔呈秀等人五虎、武臣田尔耕等五彪,此外还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大小爪牙。自中央内阁,六部至地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他们残酷打击迫害不依附于他们的官员,屡兴大狱,先后杀死东林党著名领袖杨涟、高攀龙等人。魏忠贤所到之处,朝臣们都要跪地叩头,高呼九千岁; 全国各府州县还为他建立生祠,入祠必须跪拜。宦官专政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思宗即位后,魏忠贤受到弹劾,被贬居凤阳 (今属安徽),后又派人逮捕治罪,他畏罪自杀。

魏忠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