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和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朱红色,有一端黑色,或有黑色斑点。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红豆树上结的籽,颜色鲜红光亮。红豆树属豆科,常绿乔木。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状花冠,白色或淡红色,圆锥花序。秋天结荚,荚果木质,长椭圆形,内有种子1—2粒。人工栽培作观赏树,木质坚硬。红豆又名相思豆、相思子、鸳鸯豆、美人豆,壮族地区群众用作表达友谊和爱情的信物。 红豆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72年7月。初名《邕江文艺》,1979年改为《邕江》,季刊,内部发行,初由南宁市文化局主办。1980年3月恢复南宁市文联后,成为南宁市文联主办的机关刊物,改为双月刊,公开发行。1981年3月,刊物改名为《红豆》至今。现任主编韦纬组是壮族著名作家。编辑部工作人员壮族占30%。创刊以来,发表过国内著名作家王蒙、玛拉沁夫等及广西壮族作家陆地、韦其麟、黄勇刹等人的作品。多年来,在《红豆》 上发表的作品有的分别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报告文学选刊》等国内影响较大的选刊所选载;有的被电影厂、电视台拍成影视作品在全国播放;有的被省级出版社收编入集出版。由《红豆》组织报告文学作家何培嵩采写的报告文学《刘三姐与黄婉秋》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并被全国十多家报刊所转载。著名壮族诗人韦其麟的诗作《桃金娘》及著名壮族作家周民震的散文《日夜兼程》均为壮族题材,在壮族地区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