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细胞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细胞核xibaohe

真核细胞中能够将核物质与细胞质分开的一种复杂结构,是细胞内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核,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的核被排出细胞外。有些细胞有两个或多个核。细胞核大多呈球形或卵圆形,但随物种和细胞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有的呈分枝状或带状等。细胞核的直径 一般是5~25微米,并且大小随细胞的活动状态和分裂期而变化。细胞核的外围为双层多孔的核膜,核膜外层的外表面上有核糖体颗粒附着,还常常延伸到细胞质内,跟内质网膜相连接。核孔是核质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间期核内有1个或多个核仁,其形状、大小和数目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变动。核仁无膜包围,由颗粒区、原纤维区、核仁染色质和基质组成。核仁的功能是转录rRNA和组装核糖体亚单位。核膜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串珠状细丝,称为染色质。一部分染色质凝缩成大而明显的块状结构,称为异染色质。染色质细丝是由许多核小体串联而成的,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细丝形成高度浓缩的染色体。在核液中由蛋白质构成的网架结构称为核基质。间期核中的染色质纤维附着在核基质网架上。核基质除有维持核形的作用外,在DNA复制和转录活动中还有重要功能。


细胞核xibaohe

参见植物学“细胞”条。

细胞核cell nucleus

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场所和细胞机能的控制中心。其结构和功能在细胞周期中有显著的变化。
形态 分裂间期的细胞核都有特定的形态,一般以球形或椭圆形。核的形态常与细胞的形态相适应,如球形、立方形和多角形细胞中的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扁平细胞中为扁平形;柱状细胞中为长椭圆形。此外,中性粒细胞中核为多叶形; 蚕的丝腺细胞和分泌细胞中为分枝形; 高等植物胚乳细胞中有时呈网状; 禾本科叶保卫细胞中的则为哑铃形。细胞核的形态也随发育时期而变化,如等轴的分生组织中核为球状,而分化成柱状细胞时变成纺锤形。植物细胞随着生长发育,液泡增大,将细胞核挤向细胞壁,使核变成盘状。
大小 直径一般为20~30μm,最小的在1μm以下,最大的可达1000μm以上。低等植物细胞核较小,直径在1~4μm之间,高等植物的核在5~20μm,动物的细胞核一般为5~10μm,卵和合子等核的直径达400μm。细胞核的大小随细胞周期而变化,准备分裂的间期细胞核要大于刚分裂后的细胞核。细胞核的大小还与它所含的DNA量成正比,多倍体的细胞核一般大于二倍体。双翅目唾腺细胞有巨大染色体,其核也大。一般生理代谢活性高的细胞,其细胞核大于生理活性低的细胞。
数量 除植物的筛管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等少数无核细胞外,通常一个细胞含有一个细胞核。也有多核的细胞,如多核菌丝体、被子植物的毡绒层细胞、昆虫的早期胚胎细胞、脊椎动物的骨胳肌细胞、破骨细胞和哺乳动物胎盘的合胞滋养层等,少则两个,多则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个。多核细胞因其只有核分裂而无胞质分裂,或多个单核细胞彼此融合而形成。纤毛虫细胞中还存在性质和功能不同的两种细胞核——大核和小核。大核不含有全部基因,但控制细胞的代谢,并且在繁殖过程中无连续性,可消失后再生; 小核具有全套基因,控制细胞的遗传,在繁殖过程中有连续性。
位置 多数居于细胞中央,但类型不同细胞核位置有所不同。如植物细胞幼嫩时核位于中央,随着细胞成熟液泡增大,细胞核被挤到靠近细胞膜。脂肪细胞也有类似情况。柱状细胞的细胞核常偏近于基底侧。
化学组成 包裹在细胞核最外层的核膜和其他膜系一样,主要成分是脂类和蛋白质。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核仁的主要成分为D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RNA以及多胺类化合物。核基质中的基本成分为H2O、RNA、DNA复制和转录所需要的酶类及其底物、核糖核酸酶、碱性磷酸化酶和二肽酶等水解酶,还有一些二价阳离子。
结构 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核仁和染色质。功能 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受到细胞核的控制,失去核的细胞往往只有某种单一功能,而且寿命很短。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它的功能只是运载氧和二氧化碳,寿命也只有120天左右。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场所,因而成为细胞基本属性的控制中心。细胞将其特性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子细胞是通过核内遗传物质的准确复制来实现的。特定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出现特异性代谢产物,从而导致细胞分化。通过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使细胞繁殖。遗传物质的改变会使细胞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化,而基因的表达产物是细胞本身组建和代谢系统的直接或间接的物质来源。

细胞核

真核细胞中包含着染色体的球状体。呈圆、卵圆形或其他形状。由核膜、核质和核仁所组成。

细胞核

多呈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一般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但也有多核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几十个至数百个核)和无核细胞(如成熟的血红细胞)。细胞核的形态及大小与细胞相适应,一般约为细胞的1/3~1/4。细胞核主要由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等组成。
❶核膜 为多孔的双层单位膜所组成,内外两层膜之间的间隙称核膜间隙。外层的外表面有核蛋白体附着,并与内质网膜相连接。核膜上的小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门户,具有选择性渗透作用。
❷核液 为无结构的胶状物质,可视为核内尚未分化的原生质,是核仁和染色质悬浮的基础。
❸核仁 多位于核的一侧,一般细胞只有1~2个核仁,也有3~5个的,个别细胞无核仁(如中性粒细胞)。核仁由颗粒和纤维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NA)。核仁是形成核蛋白体的部位。核蛋白体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❹染色质 为核内的丝状物,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每条染色质各部分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螺旋化程度低的部位由脱氧核蛋白组成,着色较浅,称为常染色质;螺旋化程度高的部位着色较深,称为异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功能是携带遗传物质。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盘曲,变短变粗,形成条状或棒状染色体。随着细胞分裂,染色体将遗传物质均等地带到两个细胞中去。染色体携带的遗传物质是指基因。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个片段,它包含着DNA分子的全部遗传密码,可作为一定结构蛋白质的全部信息。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都有一定数量和形态。人类细胞内有46个染色体,共组成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又分为X和Y,它们与性别有关系,男性为X和Y,女性为X和X。

细胞核cell nucleus

真核细胞内由膜包裹的遗传物质集中区域。存在于除哺乳类成熟红细胞外的绝大多数真核细胞。形态多样,以圆形或卵圆形较多;大小差别悬殊,直径小至1μm以下,大至1 000μm左右;每一细胞多为一核,但亦可有数核或多核。可分为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质等几部分。核膜为双层单位膜,构成核与胞质间的屏障;染色质由DNA链、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构成,DNA链上编码有各种遗传基因;核仁呈圆形或椭圆形,是合成rRNA和组装核糖体亚基的场所;核质呈凝胶状,含水、无机盐和酶等成分。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分布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分裂和分化。

细胞核

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的稠密小球体。由核被膜、核基质、核仁和染色质4部分组成。直径通常为20~30μm,最小的在1 μm以下,最大的可达1000 μm以上。1个细胞一般含1个细胞核,也有含多核的细胞。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