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细胞连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多细胞生物体细胞间特化的连结装置。细胞必须相互连结形成组织,同时还需要在功能上处于高度协调状态。由于不同器官组织的功能差异,可发生形态结构各具特点的细胞连接,其主要成分是细胞膜及各种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的区域很小,光镜下难以辨认,以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也很难对其结构深入研究。冰冻断裂技术是研究细胞连接的重要手段,示踪性物质如胶态氢氧化镧、焦锑酸盐和钌红的应用也为研究细胞连接提供了新的技术。动物和植物的细胞连接迥然不同。 图 1 动物细胞的几种细胞连接模式图 镶嵌连接 分布于相邻细胞侧面的基部,此处细胞质膜形成许多凹凸不平的折叠,与相邻质膜相互呈锯齿状密切镶嵌,从而加固细胞间结合,并扩大质膜表面积,利于液体和离子的交换。 隔壁连接 仅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细胞间,其特征是细胞膜间有较宽的间隙,其中有一层层规则排列的梯状横隔。在间隙中若不形成隔梯,而是较明亮的间隙,则为中间连接。 动物上皮细胞侧面的连接装置有的是单独存在,有的则是几种装置同时存在。如柱状上皮细胞之间,从游离端向深部依次存在紧密连接、中间连接和桥粒,三者合在一起时总称连接复合体,相当于光镜下的闭锁堤。 植物细胞连接 胞间连丝 高等植物细胞连接的主要形式。其数目在不同组织中差别很大。由于它是在细胞分裂时于 图 2 胞间连丝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纵切、横切)d. 链样管; er. 内质网;P. 质膜; P′. 经过胞间连 丝管道的质膜; Pc. 胞间连丝腔; W. 细胞壁 细胞板上形成,因此其数目在成熟细胞内不再增加。植物细胞的质膜外面有细胞壁和胞间层。相邻细胞之间靠特有的胞间连丝穿透细胞壁和胞间层,使相邻细胞的细胞质相互通连,以至整个植物体的各个原生质体相连续(图2)。胞间连丝为直径约40nm的管状结构,其中央有一条蛋白质亚单位形成的连丝小管,小管两端分别与各个细胞的内质网膜相连接。胞间连丝使细胞质互相沟通,便于物质(如蛋白质、染色质、病毒、某些代谢产物等)的转移和刺激的传导(见共质体运输与质外体运输)。 凯氏带 植物根部内皮层细胞侧壁的栓质增厚,形成不透水的凯氏带,它相当于动物细胞的紧密连接。植物细胞次生壁的不均匀增厚形成了纹孔,主要负责水分的运输(见细胞壁)。 细胞连接intercellular junction细胞相互间粘连的结构。由相邻细胞质膜及其周围细胞间质等特化形成。大半位于密集排列上皮细胞的相邻面,是生物体细胞高度整齐排列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按形态和功能差异分为闭锁小带、黏着小带、黏着斑、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及镶嵌连接等。各种连接可单独存在,或几种结构同时连在一起。功能涉及粘连与屏障作用,细胞间运输和通讯作用等,在保持多细胞生物个体的整体性方面有很重要作用。 小肠上皮细胞各种连接结构分布的示意图 1.闭锁小带 2. 中间连接 3. 桥粒 4. 间壁连接 5. 半桥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