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济区划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经济区划jingji quhua

是根据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原则,对全国领土的一种划分。它揭示出各地区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经济结构的特点,为生产布局、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开展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和劳动地域分工息息相关。劳动地域分工主要是指各生产部门的空间分布,是指一些地区专门生产某些产品,其他一些地区专门生产另一些产品,各地区通过商品交换互通有无。劳动地域分工和地区专业化的程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建立,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商品化,各地区之间的劳动地域分工才得到充分发展,并出现了具有专业化特色的经济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有可能自觉运用劳动地域分工的理论进行经济区的划分。苏联著名的俄罗斯电气计划,就是一种最早运用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进行经济区划的尝试。
经济区是发展变化的,属于历史性的范畴,社会生产发展的阶段不同,划分经济区的原则也不同。资本主义经济区的划分,主要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特点和条件的不同,以及地区经济专业化的差异。社会主义经济区的划分要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地区最优专业化方向的确定和建成;有利于综合发挥优势,形成各地区不同水平、各具特色的专门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地区经济体系;有利于发展地区内专业化协作网络和地区间的商品交换;有利于经济区内经济活动的组织领导;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经济区按其职能,可分为部门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两类。前者主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如农业区划、能源区划、运输区划、产销区划等;后者是为因地制宜发展国民经济服务的,它是以区域经济整体为对象所进行的区域划分,其内容是由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等多部门组成的多单元、多层次的一个庞大系统。各国、各地区可以根据本身领土大小、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体系等特点确定划分多少地域单元及层次。

经济区划

根据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和一定地域经济发展条件、现状特点、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不同等级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工作。

经济区划

经济区划就是人们对客观资本的生产地域综合体发展变化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区域划分,或划分经济区。经济区的划分并不是随意的,它是对经济区这一客观存在的科学的反映。经济区是社会生产地域分工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后的表现形式,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全国意义专业化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我国进行经济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使国民经济在全国各地区因地制宜的合理发展,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它是把国民经济计划与各地区具体条件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它是以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为理论基础的。通过经济区划工作,可以指明各地区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揭示各地区生产发展条件和特点,指出各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区内合理的部门结构,阐明经济区与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提出地区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解决途径,从而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经济区的基本特征应是客观存在的相对独立的生产地域单元,区内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多个部门,各生产部门之间及生产部门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之间,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它以综合发展部门满足区内需要,又以专业化生产部门实行区际间的经济联系。
根据经济区的结构和职能特点,可将经济区分为综合经济区、经济行政区、经济协作区和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等类型。
我国划分经济区的主要依据是:
(1) 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与发挥地区经济优势相结合。
(2) 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3) 工业与农业相结合。
(4) 地区经济中心与其吸引范围相结合。
(5) 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相结合。
(6) 地区经济的现状与远景发展相结合。
(7) 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