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轧筝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轧筝

拉弦乐器。始于唐代, 宋元时名“𥱧”。《旧唐书·音乐志》: “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宋陈旸《乐书》绘有其图,形似筝瑟,长形共鸣箱,面板张弦,细长竹片擦弦拉奏。宋曾三异《同语录》: “世俗有乐器,小而用七弦,名轧筝,今乃谓之𥱧。”《元史·礼乐志》: “𥱧, 制如筝而七弦,有柱,用竹轧之。”

轧筝

中国古代弦乐器。形体似筝而略小,体长二尺余。最初有七根弦及筝柱,后增为十根弦,系用光滑的竹片或木杆磨擦筝弦而进行演奏的,故称“轧筝”。唐代已较为常见,多用于伴唱。当时僧人皎然有诗云:“轧用蜀竹弦楚丝,清哇宛转声相随。”宋、元以后, 则与另一弦乐器“𥱧”相混称。

轧筝

满族拉弦乐器。亦称牙筝。桐木面,7弦至12弦不等,分大小两种。演奏大者,右端置案上,左端着地; 演奏小者,由奏者左手托琴身持木杆弓拉奏。清朝宫廷用于演奏宴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