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生产陷入低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生产陷入低谷1955—1962年

1955年合作化之后,河北畜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土地、牲畜全部入社,大牲畜形成了集体所有,集中饲养的局面。在体制变革的过程中,有的对私有大牲畜作价不合理; 有的要大不要小,要壮不要弱; 有的对饲养、使役、配种、放牲计酬不合理,对大牲畜的繁殖保护工作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大牲畜实行集体饲养后,由于有的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加上缺乏集体饲养牲畜的经验,大牲畜瘦弱死亡很多,全省大牲畜存栏急剧下降。1956年8月,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相继有118个县遭受严重水灾,受灾牲畜129万头,为做好抗灾保畜工作,1956年12月11 日,中共河北省委、省人委发出 《关于加强具体领导做好保畜工作的紧急指示》。1957年5月30日中共河北省委、省人委又发出 《保护与繁殖牲畜工作》的指示,强调要改善牲畜饲养形式,要求大力繁殖幼畜,提出了定额奖励,作价分成等办法。为落实省委、省人委的指示精神,河北省农业厅于1957年7月在沙河县召开畜牧工作会议,确定牲畜集体所有,分户饲养,或者部分分散、部分集中的饲养形式。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牲畜下滑趋势。1955年7月 18日,省政府发出 《关于大力恢复发展养猪,以保证积肥增产的指示》。提出: 奖励喂养优良种猪和母猪; 妥善解决饲料问题;号召农业社制订养猪积肥办法; 改进屠宰税收和管理办法; 贯彻改善饲养管理为主,注射治疗为辅的方针。1956年7月 1日,国务院发出 《关于养猪的指示》,指出: 私有、私养、公助是当前发展养猪的主要办法。1957年4月3日,中共河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养猪生产的决定》指示,随着国务院和省人民委员会指示的逐级贯彻落实,调动了广大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养猪数量发展很快。
1957年4月20日,省人民委员会发出 《关于积极发展养羊生产》的指示,要求各地帮助农业社制订养羊计划,建立健全饲养管理制度,发展重点是公(集体所有)有羊群,对于社员个人私有羊也应允许发展,促进了养羊业发展。通过采取扶持政策,河北省养禽业、养兔、养蜂业都有了一定发展。
1958年河北省大搞公社化运动和 “大跃进”,刮起“共产风”、“浮夸风”,大牲畜全部归集体所有,集中饲养,农民繁殖牲畜的积极性不高,加之牲畜效果市场关闭,外购无源,导致牲畜存栏继续下滑。1960—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河北省的粮食作物大面积减产,群众口粮难以保障,养殖畜禽所需饲料更无从谈起,畜牧业遭受严重挫折。随着中央逐步纠正“左” 的错误,全省农业生产形势好转,1963年虽然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由于各级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河北省畜禽存栏比上年有了一定增长,畜牧业开始走出低谷。
1958年以来,全省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大牲畜、猪、禽都受到很大影响,只有养羊生产仍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1961年,农村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的所有制,调整了饲养形式,羊只数量增长很快。1963年,河北省除坝上和少数山区外,都遭受特大洪水灾害,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在山区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提高植被,但有的地方不恰当地把养羊列为破坏水土保持的原因之一,认为羊有“一把剪子” (嘴)、“四把铲子” (四蹄),是破坏水土保持的罪魁祸首,刮起了 “砍羊风”。羊只数量急剧下降。1965年8月14日,国务院《批转全国畜牧工业会议报告》指出: 要妥善解决林牧矛盾,扭转华北、华中地区养羊下降现象。林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要为羊留出放牧场地。“砍羊风”始有好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