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峰寺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峰寺塔分类:【传统文化】 原名“圣寿宝塔”,俗称“南山塔”。宋代建筑。在今福建省长乐县城西的南山顶。《长乐县志》载,北宋崇宁间,有僧在山顶筑台讲经,后富室林安上就台址建佛庵,以后寺僧又建此塔。据第七层塔门右刻“圣寿宝塔时政和丁酉十月二十三日圆满”等文字,可证建于政和七年(1117)。塔八角七层,为石筑仿木构楼阁式,高27.4米。下有塔座,上刻祥禽瑞兽、花卉等图案,线条流畅,刻工精细。底层设一门,二至六层各设二门,第七层设四门。塔内为拱顶空心室,有曲尺形石阶,可登临眺望。每层塔壁均浮雕莲花座佛,共200尊,雕刻精湛,布局繁简适当;尚有飞天、伎乐和佛教故事浮雕,亦精美生动。第二层西面檐下有一匾额,上书“圣寿宝塔”。明初郑和下西洋船队驻泊长乐,先后两度修塔,但未改宋时原貌,至今保存尚好。 在福州市长乐县城西南山顶。建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相传曾有一僧人在山顶筑台讲经,后人在台地建“南山天妃宫”,后寺僧在其上建浮屠七级,即为三峰寺塔,全称“三峰圣寿宝塔”。塔为石砌,楼阁式,八角七层,塔身八面皆有形态各异的飞天乐使和佛教故事浮雕。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驻师长乐时,曾修建寺和塔,现第七层有石刻记载郑和重修此塔之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