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上庠分类:【传统文化】 西周设于王城的大学。相传起源于虞舜时代。“庠”这种教育机构在有虞氏时就已存在,为养老施教的场所。“有虞氏之学名庠”(《三礼义宗》)。“庠”分上庠与下庠。“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王制》)“上庠”名始于此。夏沿有虞氏之制而设庠,“夏后氏之学在上庠”。(《礼记?仪礼》)殷商承前制,但教育内容有所限定,为学习典章文化之所,“礼在瞽宗,书在上庠”(《礼记?文王世子》)。至西周,为天子“五学”之一。位中央辟雍之北,亦称北学。北学之庠,为学书之所,由诏书者主之。《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上下不埘矣。”汉代郑玄注: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下庠为小学,在城内王宫之东。清代毛奇龄:上庠、下庠实为一学,皆是大学,仅有上堂与下堂之别,上堂为上庠,下堂为下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