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酒文化旅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酒文化旅游分类:【传统文化】 指与酒有直接关联的文化旅游活动,它包括中国古代酒文化旅游和当代酒文化旅游活动两部分。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颇具特色。它具体包括历代不同的饮习、品酒(酒品、酒仪、酒德、酒礼)与酒道艺术等内容。它是文化,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从先秦至明清,中国酒文化和饮酒习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酒文化是伴随酒的出现而产生的。传说早在大禹时期,仪狄便酿“旨酒”,少唐酿“秫酒”;商代殷人嗜酒,酿有“黍酒”、“稷酒”等;西周时,除“杜康”外,还有“春酒”、“酾”、“浆”;此后,历代名酒不断出现,清代名酒更大盛,有沧州酒、莲花白、茅台酒、花雕、泸州老窖等百余种。少数民族酿的美酒更多。与之同时,酒被用作祭祀、宴饮、年节庆典之用,作为民间和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古人除讲究饮用方式外,更追求酒品、酒仪和酒德,并将酒令作为重要的文化“媒介”出现。酒仪体现为“时”、“序”、“数”、“令”四字,均应遵循严格等级、品位;且自周代设有酒官――酒监、酒史等。而“酒令”又分为古令(作诗、奏技、道名)、雅令(雅说四书、雅对诗句、雅道词曲名)、通令(掷骰、笑话、猜拳、拍七令和规矩令)、筹令(名贤故事令、唐诗酒筹令、酒围长春令、《红楼》《西厢》《水浒》人名令)等。对酒德又有“三章之戒”、“四美之贤”等规定,以明礼教、淳风化。二、历代饮酒习尚的变迁,通过酒器的型制便能体现:商代酒具达数十种,从战国至秦汉,盛行的酒具则有壶(钟)、钫、区、卮、杯、樽等。南北朝以前,人们宴饮皆“席地而坐”,魏晋开始“坐床”,酒具向高的方向发展。唐代天宝年间出现桌子后,又出现叫“注子”的酒具,类似今日之酒壶,后又称“执壶”;宋代出现与之配套的盛酒之器为“注碗”。除宫廷、官府及民间酒宴外,文人更有诸多怪癖饮习,如树饮、倒饮、囚饮、巢饮、鳖饮、鬼饮、了饮、鹤饮等。中国酒文化旅游活动,包括如下内容:其一,中国酒文化访古旅游(酒文化遗址考察、名酒产地旅游、酒仙李白故里旅游、历代仿古酒宴活动、出土酒具观赏等);其二,中国酒文化民俗旅游(民间年节酒文化活动、民间年节酒宴与酒仪活动等);其三,中国民族酒文化旅游(边疆民族年节酒文化活动、各种酒节等);其四,当代中国酒文化旅游(参加各种年节活动、啤酒节和名酒节活动等),且可与商贸活动同步进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