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主食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主食品分类:【中国民俗】 多以番薯为主食。为了久藏,把番薯切成细丝晒干,称为“番薯签”。或煮、蒸番薯签为食,或将番薯签与米混合煮、蒸为食。蒸法是将番薯签、大米分别煮至八成熟,捞起沥干后同放在蒸笼中蒸熟。 还有一种主食是用大米蒸成的“捞饭”,即米饭(干饭)。制法是将大米煮至八成熟,捞起沥干,放在蒸笼中蒸熟。煮后剩下的米汤,加进米粒再煮成粥。 (1)米饭。台湾汉族人一日三餐,三餐之中,午晚两餐主食大多为米饭,米饭即干饭。其制作方法是把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时,用漏卮或漏瓢捞出,沥干汤水后,置于蒸笼中蒸熟即成。如用糯米做干饭,称“糯米饭”,制作方法一样。做干饭剩下的米汤,浓而香,可以喝,也可以用来浆洗衣服或喂猪。 属于米饭类的还有咸饭和八宝饭。咸饭是先把配料如葱白、猪肉片、虾米等放进油锅中炒,调好味后加水,放进洗好的稻米,煮至水干时即成。八宝饭是将糯米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时,捞出放进蒸笼,配以糖、花生、枣等调好,蒸熟即成。 此外还有番茄饭。把大米、番茄分别煮至七八成熟后,捞出一起放入蒸笼,蒸熟即成。 台湾街头随处可见的食品 (2)粥。粥即稀饭,台湾叫“糜”,是早餐的主食。按米一水三或米、水各半的比例放在锅里煮成。 甜粥,用糯米为主料,加糖、桂圆、花生、冬瓜蜜饯等配料混合煮成,又叫米糕糜,可作冬补时食用。加糖和绿豆配料的,叫“绿豆糜”,夏季食用,可祛暑去火。 咸粥,即以米为主料,加瓜、菜、豆等配料煮成的,有菜瓜糜、番薯糜、菜头(即萝卜)糜等。如果加猪肉片、虾米、鱿鱼、香菇等配料,味道就更鲜美可口。 (3)米粉。米粉是用白米制成的。其制作方法较为复杂,先把米洗净,用水把米泡软,磨成米浆,装入布袋,挤去水分,团成拳头大的圆块,放在蒸笼中蒸至半熟,取出用臼捣至有韧性后,放在底部有小孔的铁筒中,从上面向下挤压,挤出一条条米线,直接放进沸水中煮熟,捞起放在竹箦上晒干或风干即成。米粉有粗有细,要制粗的米粉,小孔就要大一些。吃米粉有炒、煮两种做法。炒米粉时,先把干米粉放在凉水中泡软,然后用油把肉丝、香菇、虾米等配料混炒,再放进豆芽或其他青菜和少许的水,最后把泡软的米粉放进混炒,并加上调味品。炒米粉色、香、味俱佳,如果再加上一些蒜泥,别有一种风味。煮米粉则先把葱花放进油锅里炝锅,放进虾米、肉、香菇等配料炒几下,加水烧开,再放进青菜和米粉,并加调味品待米粉熟后起锅。煮米粉不仅爽口,汤也鲜美。 炒米粉宜用细的米粉,煮米粉宜用粗的米粉。细的易熟,粗的耐煮不烂。 (4)大面。大面就是面条。面粉加适量的水,掺以适量的盐和碱,揉成有韧性的软面团,用木棍擀得薄如纸状,再切成条,放在蒸笼中蒸熟,取出晒干或风干,即成干面。面条也可以不经蒸熟,直接下锅炒、煮食用,炒、煮的方法与米粉相同。 (5)面线。面线又叫线面,因其细如线,故名。面粉加适量的盐和水,揉成有韧性的软面团,把软面团抽拉成小指粗的面条,螺旋似的绕在箱上,再盘绕在长约60厘米的两根横木上,把两根横木缓缓拉开,使面条越拉越细,拉到细而不断时,把横木插在架子上让面条晒干或风干,即成面线。食用面线,先做好清汤,然后把水烧开,放进面线,一分钟就可煮熟,捞起放进清汤,即可取食。面线易熟,柔韧兼具。新年吃的“长寿面”,就是用此种面线。 (6)玉面。面粉中加适量的水,掺进鸡、鸭蛋的蛋白和鸡肉精汁,揉成面团,其余的做法与面线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