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行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八行科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贡举科目之一。徽宗大观元年(1107)置。所谓八行,指孝(善事父母)、悌(善事兄弟)、睦(善事内亲)、姻(善事外亲)、任(信于朋友)、恤(行善乡里)、忠(知君臣之义)、和(明义利之分)。凡有八行表现者,不管是否士人,只要经乡、县审查属实,即上报其名于州,由州定其等级。有孝、悌、忠、和四行者为上等,有睦、姻二行者为中等,有任、恤二行者为下等,分别补入州学的上舍、内舍、外舍。如果八行具备,则可随时贡入太学,免试补为上舍,经大司成审查无伪,即可申报尚书省授予美官。《周礼?地官?大司徒》有“六行”之目,徽宗慕古,遂增加忠、和二行设八行科。因此科不须考试,实行起来弊端百出,“请托徇私,尤难防禁”,行之未久,便不了了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