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勘合贸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勘合贸易

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通过对外国使节或朝贡者发给凭证,以限制外商来华的贸易制度。明代建立政权后,为了防范东南沿海残余反抗势力勾结外寇卷土重来,对沿海地区采取海禁政策。对海外的交往关系建立在所谓贡舶制度上,原则上只有朝贡者才被许可贸易,非朝贡者不许贸易。但是仍有不少外商以个人名义要求进献物品,甚至冒充使臣入贡,以便做私下贸易。为防假冒与易辨真伪,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命礼部颁发勘合文册,赐给外国。据《明会典》记载,获得勘合的有罗、日本、占城、真腊、西王、苏门答刺等15国。所谓勘合,据说是一种长80多公分、宽35多公分的纸片,上用朱墨印有“×字×号”骑缝章,一半为勘合,另一半为底簿。每个朝贡国均颁赐勘合200道,底簿4扇。凡来华朝贡的船舶,每艘需带勘合1道,上面写有使臣及随船人员的姓名、朝贡物品、数量、日期等,由海港布政司核对底簿,检验勘合,才能登岸。然后遣官兵陪同贡使运至京城。另外,对来华使臣的期限,居留地点,随行人数等都有限制。还要经过很多朝贡的手续和仪式。关于贸易,除贡使带来的特种礼物和珍奇产品送到明政府外,其它商品在京师会同馆开市贩卖。贡品偿价特优,开市的商品免纳税款。有些产品由官府优先照价采购,有些任凭华商或私人进馆购买。外商也通过牙商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带回本国。凡官府规定的违禁物品不得买卖。这种贸易制度极大地限制了海外贸易活动,以后有所宽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