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寺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北寺塔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建筑。又称报恩寺塔。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北。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为楼阁式塔。塔高九层,约71.84米,平面呈八角形,木外廊砖塔身(分塔外壁、回廊、塔心壁、塔心室),承重结构为双套筒式砖筒结构,每层有木构腰檐和由斗拱挑托的平座栏杆。现存木廊与底层副阶为清末或更晚作品,砖砌塔身则仍保存宋时风貌。塔身外壁四面开?门,门侧用?柱;塔内用瓜楞柱及圆棱柱,柱下有石?,内檐斗拱五铺作出双抄,或以单抄托上昂,《营造法式》虽述及上昂,但实物仅存此塔与玄妙观三清殿,故甚为可贵;底层塔衣伸出特长,轮廓曲线上升,层层逐渐收小,有优美的飞檐和翘起的翼角。此塔攒顶摩云,为苏州诸塔之冠,素有“江南第一塔”之誉。

在苏州市。原名报恩寺塔。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初名通玄寺,相传为孙权之母吴太夫人舍宅所建(一说孙权乳母陈氏舍宅为寺)。唐开元年间改名开元寺,后毁,北周显德年间重建报恩寺。塔为南朝梁时建造,后毁于金人南侵时,现存建筑系南宋绍兴年间重建。以后历代均曾修缮。为砖木结构楼阁式佛塔,8面9层,高约76米,占地面积约1.2亩。每层有木制腰檐和由斗拱挑托的平座栏杆,每面有塔门,内有木梯可层层登高。底层塔衣伸出特长,由下自上每层逐渐收小,翼角?飞,栏廊萦绕,金盘式梭形塔刹耸然秀立。北寺塔周围尚有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的楠木观音殿(殿内供奉不染尘观音,故又称不染尘观音殿)等古建筑。正立面,上下各壁五座拱门,并有半圆砖倚柱和石雕须弥座。檐下砖制垂莲柱、雀替、华版、额枋、斗拱,均仿木结构形制,二层平座栏杆,砖雕精细,图案典雅。殿顶坡度不大,但边檐和四角微微向上翘,正脊饰以琉璃游龙,戗角雕塑四大天王之像。

位于人民路北端。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初名通玄寺。唐开元年间改称开元寺。五代北周时重建,改名报恩寺。因位于城北,俗称北寺。塔始建于南朝梁,原11层,毁于北宋。现存塔身是僧大圆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重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角九层,高76米,占地1.3亩,由外廊、内廊和塔心方室组成。底层塔衣伸出特长,轮廓曲线向上逐渐收小,顶上是金盘式塔刹,重檐复宇,气势雄伟,有“江南第一名塔”之誉。塔东侧是重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的楠木观音殿,为苏州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塔北碑亭有元代《张士诚记功碑》,是研究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重要资料。塔前“北塔胜迹”牌楼,高11米,为明代申时行祠遗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