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格王国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格王国遗址分类:【传统文化】 在今西藏札达县象泉河畔土山上。该王国始建于十世纪前半叶。建国原因,今存两说,一说923年,郎达玛之孙贝考赞在吐蕃中部为义军所杀,其子吉德尼玛?率亲随百骑逃往阿里,建古格王国。一说吉德尼玛?与其弟扎西孜巴在吐蕃分裂后大权旁落,二人被迫前往阿里建国。《西藏王统记》有“贝考赞之子吉德尼玛?做阿里王,并统治布让”的记载,存续几代尚无考(有说世袭十六王)。遗址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有600余座房屋洞窟及3座10余米高佛塔,依山叠砌而成。红庙、白庙、轮回庙保存较好,四壁残留泥塑佛像、壁画。建筑群外有土筑围墙,配以碉堡,内有地道四通八达,周围有铁盔甲、马甲、盾牌、箭杆等遗物,并残存水渠故道。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土山上。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吐蕃王朗达玛的曾孙德朱贡创建古格王国。明清之际,约当十七世纪中叶,被拉达克人所灭,共传二十七代,约七百余年。其末代国王觉达波统治时,前期民富国强,后因骄奢而亡国殒命。今存王国遗址在高出地面300余米的山头上,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宫殿、寺庙、民居、窟洞、军事设施等遍布山上山下。共有窟洞823个,宫殿、民居388处,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建筑群下有地道相通。悬崖边际围有石砌城墙。窟洞库室中,留存着武器弹药、炊具、器皿、生产工具和藏经典籍,是考古研究的珍贵文物。有几处窟洞布满尸骨,传为元代后期古格王国时留下的战争遗迹。现存寺庙,有五处保存较好,内有精美的壁画和绚丽多彩的天花板,图案多达500余种,以几何图形、动物形象为主,构思巧妙。壁画内容以佛教故事为主,也有历代吐蕃赞普画像,人物动感极强,栩栩如生。在绘画手法上,既有汉民族文化传统,又融有印度、尼泊尔乃至西亚文化风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西藏札达县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土山上。古格建立于公元十一世纪初,其王是藏王郎达玛后裔爱达微松系诸王的一支,1630年被拉达克所灭。古格王国的城堡遗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城堡高约200米,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共东南两面,房屋、窟洞星罗棋布,计有房屋近400间,窟洞800余孔。城堡自下而上,约可分为十一层,有宫殿、寺庙建筑,也有一般民居和军事设施。现存较好的寺庙、殿堂五座。寺内残存泥塑佛像和色彩鲜艳的壁画;人像和壁画图案千姿百态,尤其是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栩栩如生。遗址周围还有铁盔甲、马甲、盾牌、箭镞等实物出土,以及一条由石块垒成的长约2公里的水渠故道。这些实物和建筑是研究西藏历史和公元十世纪以来藏族古建筑史的珍贵文物。据藏文史料记载,古格王国从德朱贡建国到支地麦亡国,一共二十七代国王,当其极盛时,臣民达十万人。它在西藏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藏文史料里,总是把古格王国与吐蕃王朝并列,把古格王国的国王与吐蕃赞普并提,这不仅是由于古格王国对西藏的佛教做出过特殊的贡献,还由于古格王国的国王是松赞干布的直系子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