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吃饺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吃饺子

分类:【传统文化】

汉、满等族民间饮食传统风俗。现流行全国,盛行于北方地区。也称“吃煮角”,“吃煮饽饽”。饺子,用白面加水和好揉匀,搓成直径约2厘米的长条,再揪成约2厘米的小段,揉圆压扁,用小面杖擀成直径约6厘米的面皮,将肉(猪肉、羊肉、牛肉等)、菜、(韭菜、白菜、茴香等等)剁碎,混合后配以油、盐、香油、味精等料,搅拌成馅,用面皮包馅。一公斤面可包120个左右,放锅内煮熟即可食用。吃时可以醋、大蒜、辣椒油等为佐料。“饺子”原为“交子”。旧时,为除夕之夜12时所必食食物,因此时按天干地支计,正值子时,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故谓之“更岁交子”后音传意变,就成了今曰之:“饺子”。现“吃饺子”已成家庭便饭,唯在春节吃饺子,仍大有讲究。在北方,大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包饺子,面要精,馅要好,煮熟后,先祭祖、祭神,后全家共食之。守岁之时,还要再包饺子留第二天(即正月初一)食用,称“隔年饺子”象征一年富富裕裕。还有除夕吃肉(肉馅)、初一吃素(菜馅)之说。更有出于俗信者,在一、二个饺子里暗包银钱,谁人食得,象征一年大吉大利,或称有福之人。饺子可包出许多花样,其味鲜美,为世人所喜吃之佳食。

又称“吃扁食” 、“吃煮角” 、“吃煮饽饽” 。汉、满等族民间饮食风俗。流行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大部分地区。平时经常食用,春节中 (初一、初五) 则为必备早餐,比平时更为讲究。无论贫富贵贱,家家必备。又都以白面做饺为上乘。新春饺子讲究皮薄馅多,捏得严实,不能捏破,不能煮烂。不慎煮烂时,不许说烂了,只能不语或者说 “挣了” ,以避不祥之语。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 “每届初一……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及宝石等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得食者,则终年大吉。” 此习今仍沿用。有的人家改用铜钱、镍币包在饺子内。也有捏入辣椒等物,借以戏谑的。

冬至吃饺子的风俗由来已久。传说古代有个名医,名叫张仲景。他的医术高明,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

张仲景曾在长沙做过官,年迈告老还乡。时逢腊月,天寒地冻,他看到许多穷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

到了冬至节这天,他让弟子料理家务,自己来到东关一块空地上,搭起棚子,专门为治疗冻伤的耳朵而特制一种药剂,名为祛寒娇耳汤。这种药是用羊肉、辣子及一些药物配制成馅,再用面皮包成饺子形,烹调后每人发给两个,连汤带饺子一齐吃,立即见效,耳朵就好了。从此以后,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流传全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