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咬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咬春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汉族立春习俗。实为一种吃鲜尝新的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早在2000年前,我国就有吃“五辛盘”(五种带有辛辣味道的蔬菜装置的盘子)的风俗,后衍变为立春吃春饼、赠春盘(以春饼和生菜所装之盘),并流行于全国各地,成为此俗之最。明清两代,京津地区之人,必购买名叫“心里美”或“赛梨”的萝卜,食之以去春困,成为此俗内容之一。 宫中节令食俗。即每年立春之日,宫内不分贵贱,皆吃紫色萝卜,称为 “咬春”。宋代即有此俗,在立春前一日,宫内以春盘与酒,按照皇帝的旨意,赐给亲近之臣,盘中装有生菜和染色萝卜,并加以装饰,再放入奁内,另外还有烹豚、白熟饼、大环饼一起食用。明代在吃生红萝卜的同时,除烹有鸡豚、烤有面饼、配有生菜外,还以春韭菜、羊角葱合上菜皮一并食用。据张寿 《津门杂记》云: “立春日,食紫色萝卜,啖饼,谓之咬春。”夏仁虎的《咬春诗》云: “大严东郊彩仗陈,宫中应节庆良辰。南花园进鲜萝卜,荐上金盘号咬春。”内臣们常选用新鲜的紫色萝卜,置于金制大盘上,镂上春联,再献予皇帝或内廷主位 (后妃)。康熙时(1662―1722) 叶观园的 《咬春诗》云: “暖律?催腊底春, 登筵生菜记芳辰。 灵根土含冰脆, 细缕堆盘切王白。 佐酒暗香生七 , 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 描绘了作者侍直皇帝于上书房,受赐 “咬春” 的情形。民间也有此俗。 立春节的内容丰富,在饮食文化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逢这个节日,要“咬春”。 “咬春”是指吃萝卜,黑龙江省冬季漫长、水果偏缺,每年冬菜主要靠窖藏。窖藏的蔬菜品种有土豆、白菜、大萝卜,萝卜有特殊水果之誉,俗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去药房”。立春吃萝卜,俗谓“咬春”。吃法是把萝卜洗净,用刀切成条块,盛入碟中,摆桌,全家人共同食用,年长者增岁,年幼者开长,以此象征迎春。 宁古塔一带,立春日有亲友互相赠送萝卜的习俗,特别是未婚男女,“咬春”后能找到意中人。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