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杂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复杂性分类:【中国民俗】 由于上海自开埠以来就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上海同国内其他地区,上海同国外,始终处于双向交流的状态之中,民俗也是如此。上海的民俗不断传入外地,在某些方面(如服饰)领导新俗的潮流;外地的习俗也源源不断地涌入上海,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况(尤其是后者)。在上海的民俗事象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在相同的时间,同一民俗内容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当今上海的称谓习俗中,称男性为“师傅”(先流行于上海,后传到全国)、“先生”(从广东及国外传入)、“爷叔”(上海习惯称谓)等多种,称女性也有“阿姨”、“小姐”(或女士)、“阿婆”等,称祖母则有“祖母”、“奶奶”、“阿娘”(从宁波传入)、“阿奶”(上海传统称谓)等,几乎每一种称谓都同时存在几种相异的叫法,因人而异,并行不悖。当然,这当中也有主次之分,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称“同志”为多,“文化大革命”期间及以后几年风行称“师傅”,80年代以后以称“先生”、“小姐”为时髦,近几年又时兴称“老板”。又如母亲尽管称呼很多,但以“姆妈”最为通行,称父亲则以“阿爸”为常见。又如居住习俗,上海的房屋结构可谓五花八门,有石库门里弄、广式里弄(受广东旧式民居影响,集中于广东人和日本人较多的虹口区)、欧式花园洋房、花园式里弄、棚户房等。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的外滩更是千姿百态,有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特色的海关大楼,有巴洛克风格的工部局大楼,有模仿英国文艺复兴建筑色彩的怡和大楼,有19世纪末美国近代主义高层建筑色彩的沙逊大厦等等,真是各呈异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新工房相对来说较为单调,但即使一个新村中,也往往有好几种格式,错落有致。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拔地而起的一幢幢豪华宾馆饭店、商业大厦、商用办公楼,每幢都有自己独特的格式、不同风格,绚丽多姿,尤其是浦东开发区的小陆家嘴地区,几十幢风格各异的高层建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房屋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有形的物质民俗,其风格的多样化从一个方面表现了上海民俗的复杂性。 20世纪30年代远东最高楼:国际饭店 民间社团是多种多样的,而参加者成分又很复杂,参加民间社团的人员各有各的具体情况,各有各的信仰,各有各的目的。民间社团的社会背景也很复杂,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有的民间社团忽摇忽摆,易于被他人利用。比如陕西的哥老会,在辛亥革命时期,是进步的民间群众团体,在推翻清朝统治时起了好的作用。1935年毛主席和党中央到达陕北后,曾以党中央的名义联合哥老会会众,要求一道抗日。但是后来,哥老会被国民党利用,成了破坏陕甘宁边区、破坏革命的工具。陕西的刀客会也是如此,既敢于反抗地主、官府的迫害,有时也意气用事,常被地主、官府利用,互相仇杀,他们有时打家劫舍,扰乱治安。民间组织既然要生存下去,往往和官方的机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民间社团本身就是官方一手操纵下成立的,成了政权的一种补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