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多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多博分类:【中国民俗】 “多博”即是过年的第二天,也称“枯使枯格”,意为“玩年”。主要有偷水、过年搜酒、玩猪脚的习俗。 偷水。这天,当公鸡星(启明星)升起,姑娘、小伙子便各自偷偷地背着水桶,到河边或泉水边舀一桶水背回家,或偷一背青菜,或偷一背圆根回家,不能让人看见,因此,走路、舀水、背水均不能发出声响,即使在途中碰见人或听见响声,也装做未曾看见未曾听见一样。过年后的第一天把水、圆根、青菜悄悄地背进家,就意味着财源将永远不断地悄悄地流进家中来。早饭过后,人们便穿上新衣,各自去参加赛马、摔跤、斗鸡、斗牛、斗羊活动,有的姑娘小伙拨弹着月琴、口弦,男女老少,都沉浸在过年的欢乐之中。 搜酒。这天下午,男子汉们便商商量量结成队,挨家挨户去道贺新年并搜酒喝,彝语称“枯使指宁跛”(意为“过年搜酒”),他们串东家走西家,确给节日增添了许多趣味,也反映出彝族的睦邻友好关系。 玩猪脚。孩子们更有自己的玩法。他们把煮熟的猪前蹄、荞饼用绳索绑好挎在肩上,集中在一个向阳暖和的地方,或河边或山坡,或墙角处,去“窝喜纳姑格”(意为“玩猪脚”),或称“俄西纳古折”。他们将每人带来的猪脚、荞饼集中在一起,由一位老人主持。老人将猪脚肉剔下来,将骨头交孩子们各自带回,再将猪脚肉和荞饼切成小块。在吃以前先要举行彝语称“纠杂拉杂扎”的祭祀鹰、虎的仪式。老人将猪脚肉、荞饼分成两堆对着大山放好,并念诵祷词,祈求鹰、虎保钓孩子们一生平安,健康成活。这是彝族古代先民鹰、虎图腾崇拜的遗留。冕宁一带是孩子们各自带上一些猪肉、豆腐之类的菜肴和大米饭,带着锅碗,在野外支起锅庄,拾来柴火,煮着吃,举行野餐会,彝族称“阿衣俄西格”(意为“孩子们玩猪蹄”)。甘洛一带是孩子们集中起来之后,分头去各家各户讨饭菜,然后集中在一起煮着吃。有的地方,聚餐会要在一块大石头旁进行。饭菜热好后,首先由老人主持向山神敬酒,他端起酒杯,用蒿枝蘸酒洒向四方,祈求山神保钓孩子们健康成长。另外,还要用木匙舀一点饭放在大石上,以示敬奉石神,这点饭只许鸟雀来吃,绝不允许家禽啄食,据说前者象征着圣洁的神灵所派遣,后者是人们饲养的不洁之物,不可玷污祭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