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席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孙席珍分类:【文化精萃】 小说家。原名孙彭,又名孙志新,笔名丁非、丁飞等。浙江省绍兴市人。1922年入北京大学,与赵景深等发起组织绿波社,并编辑文学月刊,同时开始诗歌与小说的创作。“五卅”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广州参加革命军,曾在北伐军中任连、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助理、总政治部秘书。主编《革命军日报》南昌版。“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一度流亡日本。1930年起先后在洛阳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同时参与发起组织北方左翼作家联盟,被推选为常委、书记,参加《文史》月刊、《盍旦》半月刊的编辑工作。1934年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关押。1935年再次东渡日本。同年回国。任中国大学兼东北大学教授。“左联”解散后,和曹靖华、李何林等发起组织北京作家协会,任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广西、福建等省,一面讲学,一面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其间曾任河南大学和江西政治学校教授。建国后,任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讲授文学,并进行文学研究工作。对西方文学流派、作家及作品进行了研究与评论,还从事鲁迅和郭沫若诗歌的研究工作,其主要著作有短篇集《花环》、《到大连去》、《金鞭》等,中篇小说有《凤仙姑娘》、《战争中》等,论著与译作有《近代文艺思潮》、《英国文学研究》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