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居室陈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居室陈设分类:【中国民俗】 居室的主要功能是供人居住,为此要求安全、舒适和美观。晋中一带居室的陈设较为典型。 进入居室,迎门对面,摆放一排家具,有一只大平柜,俗称“躺柜”,上面摆放着穿衣镜、花瓶等。紧靠躺柜是一只大立柜,立柜一般紧挨着炕。炕尾摆放的是约有二尺高的矮柜,俗称“炕几子”,炕几子上是“被阁子”,白天将被褥放入,夜间睡觉时取出。躺柜、立柜、炕几、被阁的厚度相等,立面相平整齐。立柜前面摆一只长条凳子,供人坐用。居室面积大的,还摆有两只靠椅和一张八仙桌。 火炕与锅台连在一起,用青砖在地上筑起高约二尺的炕墙,底部垫黄土,再用砖或土坯砌炕洞,用以过烟,上部用石板或砖盖严。炕上铺苇席,家境好的在席上铺毛毡,毛毡上铺绘有吉祥图案的彩色油布。火炕既是睡眠的地方,也是冬天取暖的设施,冬夜寒冷,只要炕热,就觉着温暖,因此有谚语说:“家暖一盘炕。”从临窗户到后墙根,紧贴山墙盘起的大炕,叫“顺山炕”,面积大,过去居家孩子多,几乎家家都盘大炕。房间小的炕小,炕与窗相连的叫“顺炕”,锅台设在炕尾;炕在后墙,锅台靠窗的,叫“倒炕”。忻州、定襄一带农村,在烟囱上加盖,在房檐下用绳索拉启或合盖,点火前拉开,烧火后盖上,调节居室温度,炕洞热气不易散失,民谣“定襄一大怪,烟囱拿绳拽”即指此。 铜油灯 (侯小军 摄) 居室的锅台灶火,既是做饭设施,又是取暖设施,一般由两个灶火组成,紧靠火炕的灶火燃煤,俗称“煤灶”,另外一灶以秸秆树枝等为燃料,叫 “柴灶”。助燃设施是风箱,俗称“风匣”,现在多用手摇鼓风机取代手拉风箱。锅台上置碗柜,放置碗筷、调料瓶等。锅灶的大小各地习俗有别,如宁武、五寨一带,一般为小锅小灶,锅口直径不超1.5尺,配以蒸馍馍用的笼屉。而原平、定襄一带,则用大锅大灶,锅的直径有2~2.5尺的,煮饭或蒸馍馍都用这口大锅。 除上述较大设施外,还有许多小设施,如在炕根筑有“便盆窑”、“鞋窑”;后墙上筑有“灯盏窑”;前墙根砌有“猫道”;窗户上方开有“气斗”,既能排出室内浊气,又能遮挡冷风沙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设施如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座钟、挂钟等,已逐渐普及。 居室的布局和设施,讲究紧满,给人一种凝聚和温馨的感觉,不宜太过空阔,感觉孤独清凉。设施的多少和位置的摆放,都要根据居室大小和经济条件而定,越是讲究的人家,越是注意小的设施,以方便适用为宜,如冬天取暖的红泥小炉、手炉;洗脸的脸盆架;拍打身上尘土的拂尘,俗称“尘打子”或“?掸”;供坐用的小榻小凳,等等。至于被、褥、枕头等等,更是各有千秋,或精致,或粗放,千差万别,难以详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