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底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底页分类:【传统文化】 拉祜语音译。意为“家”或“大房子”。20世纪50年代社会改革前云南澜沧、勐海部分拉祜族正在瓦解的母系家族公社。由同一个母系所生的若干代及其姻亲构成。组织规模大小不一,小者有七八个小户(“底谷”)、五六十人,大者多至二十多个小户、上百人。内部严禁通婚。男子婚后从妻居。世系和财产继承依母系计算,也有母系父系并存的。各有男性家族长,但大多是由长女的丈夫担任。他的职责主要是掌管祭祀家神,召开公社会议,处理纠纷,管理和分配公共财产,对外则代表公社祭祀部落神和出席家族长会议。在经济生活中,有共同的土地、牲畜等财产,有的集体劳动,共同消费;有的实行分散劳动,产品集中,平均分配,独立生活。每当农忙季节,各小户住在耕地附近临时搭建的草房(“班考”)中,分头进行生产劳动,收割时不管收获多少,都集中储存,共同享用。各小户已有了很大的经济独立性,如生产工具.、耕畜和部分耕地等已属小户私有,于是出现了两种社会组织和两种生产生活方式,有些虽然形式上还保留着共居于一幢干栏式大房子里,但日常的生产生活却以小户为单位,仅残存着节日共食的习俗。 拉祜语音译, 意为“家族”。解放前云南西南部边疆沿线部分拉祜族地区的家族公社。男性婚后从妻居, 世系和财产继承依母系计, 但更多为母系父系并存, 家族长多为男性。有共同的耕地、牲畜等财产, 共同劳动, 平均分配。其内部都有小户(底谷),通常一个公社拥有数小户、数十人,多的达二十多小户、百多人。每当生产季节,各小户多住进搭在耕地边的临时房屋(班考)中,分头进行生产劳动, 收割时不管收获多少,都集中储存,共同享用。但许多小户都已有很大的经济独立性, 有自己的工具、牲畜及耕地等,出现两种家庭制度和两种生产生活; 有的仅形式上保持着同一家族共居于寨内一幢公共房屋里,生产生活则以小户为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