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化工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化工业分类:【文化精萃】 文化工业论的核心概念。文化工业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独创理论,它是科技理性理论的历史和逻辑延伸,即把对科技理性的批判考察引申到文化消费领域中来。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科技理性最强的特性是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它的对象化体现在物质生活中是生产力的不断增强;体现在精神生活方面是造就一种文化工业。它不同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个体脑力劳动,以科学技术生产化为前提,其生产者更多地以平民身份和资格参加了这一活动,创造出一种适应于大众口味的方便面式的精神消费品,具体体现为大众文化。一般认为,它最早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被提出来,篇名为“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后来被同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马尔库塞在《单面人》一书中加以拓展。从社会批判角度,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认为,文化工业的生产和消费标准是建立在消费者的需求之上的,它因此不受人们的限制,能为人们自然的接受;而文化工业造成的控制和重复性需求的循环,使制度的统一变得极为牢固;文化工业成了社会统治的帮凶,同宗教一样,生产制造的是精神鸦片,使人们吸收之后,于不知不觉中甘愿顺从社会的统治;同时也使人发生了自我异化。它表现为商业由隐蔽的垄断变为公开的垄断,成为维护统治的一种意识形态。从社会整体来看,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经济部门的产业,但它仍然是其他重要经济部门的依存物;它提供给一切人,谁也无法逃避。在对其所做的艺术批评中,文学艺术作品由于机械的复制技术而用程式化代替了作品的创作,从而消解了作品的独特风格,也带来了对语言的限制。如贝多芬的小步舞曲到爵士乐中就进行了省略,粗暴武断地加进了滑稽可笑的节奏;这种专业的风格和语言会延伸到整个社会,削弱了民族语言的表现力,腐蚀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同商业活动一样,它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从思想倾向上看,它是一种反文化,表现为不顺从和叛逆的风格;就消费来说,复制和批量化提供给市民虚假的需求,剥夺了消费者的思想感情和主体意识;从哲学价值判断,它制造了一种假个性,使人类告别了童稚的浪漫而变得老成持重,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它的语言(广告)是一种谎言和欲求,它使词与内容抽象分离,产生了暴虐性。马尔库塞则认为,文化的进步背叛了保留在高等文化中的希望和真理,使文化堕落为商品,价值变成了交换价值;技术理性成了统一领袖,它释放了人们的性欲能量从而减少了爱欲的能量和幸福意识,良心和负罪感失落,最终导致了人类尊严的沦丧,人类变成了单面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