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莱分类:【文化精萃】 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的伊斯兰苏丹国。面积5765平方公里。人口21.8万(1984年)。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前称文莱市)。60%为马来族,23%为华族。通用语为马来语。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穆斯林占64.2%。其他宗教有:佛教徒13.1%;基督教徒8%;巴哈教派0.4%。自六世纪,文莱与我国即有贸易,并派使者与我国来往,友好相处。十三至十五世纪处在印度影响下。十五世纪初改宗伊斯兰教并成立独立的苏丹国。十六世纪末,葡萄牙和荷兰人侵入。十九世纪并入沙捞越。1941年日本军占领,于1945年由澳军赶走日军。1959年实行新宪法,由英国负责国防和托管外交事务。1979年苏丹与英国签订条约,1983年底成为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1984年加入东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增长极为迅速,成为世界上按人均收入计算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国民收入98%以上靠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其他生活用品主要靠进口。独立后,文莱政府重视教育和文学艺术事业。 在马来语中意为“植物”,专指芒果(一说沙罗门果)。文莱是加里曼丹(婆罗洲)岛的古老民族,十五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建立苏丹国,阿拉伯语意为君主国。1984年独立时名为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达鲁萨兰的阿拉伯语意为“安乐世界”。“新唐书”称之为“婆罗”,明代张燮《东西洋考》始称“文莱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