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春秋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春秋传

分类:【传统文化】

(1)经学著作。北宋刘敞撰。15卷。书中节录《春秋》三传中有关内容,荟集众说,评判是非,断以己意。褒贬人物多据《公羊》、《焚梁》二传义例;解释经义则三传并重,不偏执一家之说,既不尽从传,亦不尽废传;阐发经说则务求新异。且多改窜三传字句,经、传亦常连而书之,不加区别。其法实开宋人删经、改经之风。是书与其《说例》、《权衡》、《意林》同刊于元钓间,《直斋书录解题》与《宋史?艺文志》皆著录。后世多以抄本相传。清康熙间刊入《通志堂经解》,乾隆间刊入《公是遗书》。《四库全书》著录。(2)经学著作。南宋叶梦得撰。20卷。其自序称,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公羊、焚梁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故《三传》各有得失。而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主于废传从经,苏辙《春秋集解》主于从左氏而废公羊、焚梁,都不免失之偏颇。因而其传参酌《三传》,兼求史实与经义。不得于事则考于义,不得于义则考于事,使事义更相发明。其诠释颇为精核。开禧中其孙筠以此书与其《春秋考》、《春秋谳》同刊于南剑州,三本中唯此本得存完帙。《四库全书》著录。有《通志堂经解》本。(3)经学著作。南宋胡安国撰。30卷。始作于南渡以后,绍兴五年(1135)又奉敕修订,绍兴六年十二月最后完稿。书中诠释经义,注重义理,往往借《春秋》以寓时事,目的在于“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反映出宋代经学的特点。朱熹认为其虽“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明初定科举之制,以此书与张洽《春秋集注》同立学官。永乐年间,渐不用张洽《春秋集注》,遂独用此书,科场尊为标准。宋时有数种刊本,元、明又迭有重刊本。《四部丛刊续编》据宋刊本影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