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曹勋分类:【文化精萃】 宋代诗人。字公显,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徽宗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廷试,赐同进士出身。金兵攻陷汴京后,随徽、钦二帝被掳北方,后自燕山逃到江南。高宗绍兴年间,历任江西兵马副都监、枢密副都承旨、昭信军节度使等。曾两次出使金国,对北方被占区的宋遗民苦难生活表现出深切地同情,并在诗中寄托自己的哀痛和悲愤。如“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城陷撞军入,掠去随胡儿。忽闻南使过,羞顶领羊皮。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入塞》)“闻道南使归,路从城中去。岂如车上瓶,犹挂归去路!引首恐过尽,马疾忽无处。吞声送百感,南望泪如雨。”(《出塞》)。这两首诗,都借被掳女子之口,道出当时被占区人民的羞愤之情、凄凉之况。《入塞》写遗民迎接宋使初入金国时的情状,通过对一个胸怀羞惭的女子在迎接宋使到来时的那种复杂、悲愤心情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宋遗民的受屈辱的景况及追念故国的心情。《出塞》紧接《入塞》,写愁送南使归国的场面。身为遗民,连哭也不能放声,而宋使者虽眼见同胞凄苦之况,却又无能为力,也是感到屈辱和羞愤万分。这两首诗,真实、细致地反映了北方遗民强烈的故国之情,诗也深婉感人。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宋代学者。字功显,一字公显,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进士。以父荫补承信郎,特命廷试,宣和五年(1123)赐同进士出身。靖康末,从徽宗北迁;建炎元年(1127)七月,从燕京(今北京)潜归,向高宗传徽宗御笔:“可便即真,来救父母”;又谕太祖誓约,遂致千古疑端。绍兴十一年(1141),副刘光远使金议和,道遇完颜宗弼(兀术),以资浅遣返。金使肖毅等来,命充接伴。后附何铸充报谢副使。金人许归梓宫、太后,充接伴使,迁枢密副都承旨。二十九年,授昭信军节度使,又附王纶为称谢使。时,完颜亮已决定侵宋,他归,犹言和好如初,殊无识见。孝宗时,提举皇城司。诗文至多,众体皆备。撰有《松隐文集》,另有《北狩闻见录》传世,记北迁途中亲历,颇具史料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