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甫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梁甫吟分类:【传统文化】 谢希逸《琴论》曰: 诸葛亮作《梁甫吟》。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入《相和歌辞?瑟调曲》。亦是诸葛亮作。《蜀志》曰:“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但没有说明《梁甫吟》是否起于诸葛亮。李勉《琴说》则认为是曾子撰,《琴操》则曰:“曾子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山歌》。”蔡邕《琴颂》曰:“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此诗所咏,本事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篇》:“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入见公曰: 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曰: 不受桃是无勇也,援桃而起;开疆援桃而起。古冶子曰: 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 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 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公葬以士礼焉。”此诗倒叙写法,先写死者三坟“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次写死者是谁“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次写死者死因原委“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诗全为客观性叙述,而作者在客观叙述中不动声色,爱憎却也分明矣。而最后两句极尽讽刺,身为国相,不为国家招贤纳才,反而谗言加害,对晏子深责之旨明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