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淤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淤田分类:【传统文化】 一种利用浑浊河水灌淤田地改良土壤的方法。源于秦汉,宋代北方地区更出现有计划的大规模人工放淤,以改造盐碱地。黄河、汾河、漳河、滹沱河、胡芦河、双陵河、运河等沿岸,农民开渠筑堰,利用河水中夹带的大量肥沃泥沙淤灌滨河田地,得到大片土质润腻的沃壤,使产量从五六斗增至二三石。依据淤层深浅,有赤淤、花淤之别。仁宗时,官府于绛州(治今山西新绛)淤田。熙宁四年(1071),朝廷在汴京设“总领淤田司”主管其事,推行于京东西、河北、河东路及京畿等地。多由役兵淤灌,招佃户耕作。所得大片淤田,也售予民间,深受欢迎。淤田之法使土壤得以改良,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