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真实电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真实电影

分类:【文化精萃】

本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于法国的一个以直接纪录手法为基本特征的电影创作流派。代表人物有让?鲁什、弗朗索瓦?雷兴巴赫、马利奥?吕斯波利等。倡导者自称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苏联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及实践。维尔托夫在20年代曾拍摄过一系列由生活即景组成的新闻纪录短片,并汇集成多集片《电影真理报》。真实电影便是这一俄文词的法文音译。真实电影作品与电影真理报的差别在于前者所表现的事件更完整、更单一,因而更具故事片特质。让?鲁什曾将维尔托夫的理论成功地运用到影片《夏日纪事》(1960)中,该片是原人类学家让?鲁什和社会学家埃德加?英兰共同拍摄的,他们对一系列不同身份的被摄对象进行采访拍摄,捕捉每一个人物的真实个性。他们改变了电影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的传统观念,试图寻找一条途径,将故事片与纪录片揉合在一起,用以取消其原有的对立和矛盾。真实电影作为一种制片方式具有下列特点:1.直接拍摄真实生活,最大限度地限制影片虚构成分,但未能彻底摒除虚构;2.不事先编写剧本,不用职业演员;3.摄制组由导演、摄影师和录音师三人组成,导演亲自剪辑底片;4.主张导演可以介入拍摄过程。例如鲁什在拍摄《夏日纪事》时,曾插入自己所参与的访问与争论的场面。这种拍摄方法对影片题材限制很大,故纯粹的真实电影作品为数甚少。作为一个流派,其更大意义在于为一般的故事片创作提供了一种追求纪实性的拍片方式。例如雅克?罗齐埃的《再见,菲律宾》(1962)使用了即兴式对白、轻便摄影机和暗藏的麦克风,显示了真实电影的印记;特吕弗的《四百下》和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其随意自由的拍摄风格和以混乱而无章法的形式表现的社会性内容,都明显地表现出真实电影的影响。

与法国的真实电影同时,美国出现了一个直接电影流派。两者基本特点相似,唯一区别是后者力求避免干预事件的自然进程,要求导演采取严格的客观立场,以免破坏对象的自然倾向。其代表人物有理查德?利科克、戴维?梅斯尔斯与阿尔伯特?梅斯尔斯兄弟、唐?阿仑?彭尼贝克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8:32